第(2/3)頁 反重力的橫向力場是個新發現,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發現,暫時肯定是要保密的。 但是,只要技術被運用起來,哪怕是軍事上的大量應用,都肯定會透露出消息,根本無法做到完全的保密。 另外,完全保密的意義也并不大,因為技術是不可能被‘看走,的,交流重力實驗是非常復雜的,沒有相關理論的支持,想要復制下來都是很困難的,更不用說什么技術升級了。 既然如此,利用某個項目來積累應用反重力技術的經驗,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他們所制造出來的列車會更加先進,才是真正向全世界展現技術。 這是真正的展現高端技術。 至于常規的超導磁懸浮,真的就只是‘常規,而已,核心技術都是德國人研究出來的,他們制造出來運用的是別人的技術,說出來都感覺沒什么意思。..??m 反重力磁懸浮列車,甚至是反重力超導磁懸浮列車,才是展露出領先全世界的技術同時,展露出的還包括國內在反重力技術、超導技術研究上的超前和領先。 王浩在參加了會議以后,第二天又去參加了數學會議。 說是數學會議,其實就是一群數學院士的聚會,差不多可以理解為,新晉數學院士的‘迎新會,。 ‘迎新會,的主角,自然就是王浩和高振明。 王浩到了迎新會的現場時,高振明早已經來了,他正和幾個老院士說著,還坦然的談著學部評審的忐忑以及評上院士的‘運氣,。 高振明看到王浩馬上和其他人說了一句,「我還是要謝謝王浩院士,如果不是他,我今年真的是評不上?!? 「那確實?!? 「往年,我很難投代數幾何一票......」 「還是要謝謝王浩!「王浩也帶著笑容走了過來,他和每個人握手寒喧。 之后也加入其中聊了起來,一 群人談的內容很多,也包括一些院士的工作。 比如,參加學部會議。 當真正成為院士以后,就進入了院士的圈子里,也會參與到新圈子的工作。 一般年輕院士都會參加學部會議。 年輕院士,指的可不是真正的年輕,國內院士的圈子里,65歲以下都可以稱作是年輕,就更不用說20多歲了。 那些走不動路的老院士,才不會再參加學部會議。 另外,院士也需要組織一些研究方向,以及積極的參加國家的一些決策會議。 就像是徐保功說的,成為了院士就需要擔負一定的責任,院士就是領域內的學術帶頭人。 比如,高振明評上了院士,他就是國內代數幾何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帶頭人,是頭銜、榮譽,同時也是壓力,需要擔負一些代數幾何領域的科研方向性工作。 這方面來說,高振明是非常有壓力的。 因為,王浩。 雖然王浩并不是代數幾何領域的學者,但他所完成的半拓撲微觀形態研究,直接促進了代數幾何學科地位的提升。 從這個角度來說,王浩才應該評上代數幾何領域的院士。 現在國內公認代數幾何領域兩大高校,一個就是西海大學,另一個是首都大學。 西海大學甚至已經有壓制首都大學的趨勢。 好在高振明成功評上了院士,讓首都大學暫時能夠保住‘領域第一,的地位,但沒有重量級的研究成果,‘代數幾何,院士的影響力,也就會慢慢的減弱。 在學科分類上來說,王浩就很難做定位了,他囊括了數論、偏微分方程以及代數幾何三大領域,都可以稱作是‘數學帶頭人,,而不是分支學科帶頭人。 好幾個人都好奇王浩的研究,他們也就直接問了起來。 王浩道,「我和高教授說過,是在研究半拓撲的表達問題,可以理解為,弱化霍奇猜想。「 哦?好多人都來了興趣。 王浩就仔細的說了一下自己和比爾卡爾以及林伯涵一起的研究,就讓不少人都看向了高振明,因為這項研究和代數幾何直接相關。 如果能夠完成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毫無疑問的是,西海大學的代數幾何地位,肯定會直接甩開首都大學。 最重要的是,高振明是代數幾何領域的新晉院士。 新晉院士,自然也需要有說服力的成果,王浩的研究無疑會給高振明帶來壓力。 高振明也感受到了壓力,他希望能夠有領域內更高端的研究,來證明自己‘新晉院士,的含金量,可暫時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中有個首都大學的數學老院士,也看出了高振明的壓力,頓時勸慰道,「振明啊你也別太在意了,那可是王浩,王浩是數學帶頭人,可不僅僅是代數幾何?!? 「他在好幾個領域都有最頂尖的研究,也沒什么大不了,其他人不會說什么?!? 「另外,霍奇猜想哪有那么好完成的?「 「即便是半拓撲,是弱化霍奇猜想,沒有個十年、八年,想完全是根本不可能的?!? 「甚至說,一輩子能完成就不錯了,當然,王浩?一很難說,但是,還沒有結果的事情,你去想也沒用?!? 「也對?!? 高振明認可的點了點頭,同時也意識到評上院士,似乎不都是好事情。 比如,肩膀上的壓力更大了。 在之前,他根本不覺得王浩的新研究,能和自己扯上什么關系,而現在則是總想著真正成為‘學術帶頭人,,爭取能做國內代數幾何的第一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