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五十章:楚人非人?楚人是人!為何而辯?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弟,你再闖禍,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2/3)頁

    在場眾人紛紛點頭認同孟靜的話。

    詭辯終究是詭辯,天地大道不會因為一場詭辯的勝負而發(fā)生改變。

    “孟兄的嘴是真硬啊。”聞言,公孫異卻是不惱,淡淡說道:“但汝可知道,有位圣人亦贊同我剛才所說的白馬非馬之論。”

    “圣人?”

    孟靜眉頭頓時緊蹙。

    “公孫兄莫要再強詞奪理,哪位圣人會贊同白馬非馬之言?”

    他乃是亞圣世家百年一遇的天才。

    自幼誦讀詩書,圣人典籍、文章了然于胸,年僅二十,就已經(jīng)達到儒道八品,昨日更是借蘇圣之勢,突破到儒道七品。

    而在他的印象當中。

    圣人從未說過白馬非馬這樣的謬論。

    不只是他。

    在場眾人也無一人聽聞過。

    于是乎,眾人目光都落在公孫異的身上,甚至有人直接開口道。

    “圣人豈會贊同此等謬論?”

    “論狡言善辯,吾等不如你,可這圣人之語,卻非你所能詆毀。”

    一道道聲音響起。

    皆不相信圣人贊同白馬非馬之謬論。

    看到這一幕。

    公孫異佯裝痛心疾首的嘆了口氣。

    “唉,身為讀書人,卻不知圣人典故,也罷,今日吾便再來教你們一遭。”

    “千載之前,列國紛爭,天下尚未凝一之時,楚王外出打獵,丟失一把寶弓,他的隨從要去找,楚王卻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可有此事?”

    公孫異開口,目光看向孟靜,

    “有。”

    孟靜點頭答道。

    對方剛開口。

    他便知道這篇典故出自何處。

    只是這跟白馬非馬有何關(guān)聯(lián)?

    “敢問孟兄,文圣得知此事之后,他是如何回答的?”

    公孫異開口詢問。

    “文圣以為,楚王所講表現(xiàn)了胸懷廣大,但還不夠。”

    “既然不在乎弓之得失,也就不必區(qū)分什么楚人、齊人、秦人,只需說‘人失之,人得之’即可,不必單指楚人。”

    孟靜出聲解釋。

    楚弓楚得,限制于一地之內(nèi)。

    人失之,人得之。

    心懷天下萬民,這份心胸絕非常人所能企及,不受一地一國之限制。

    而公孫異聽到他的話,面色瞬間一正。

    “孟兄。”

    “這不就是證據(jù)嗎?”

    “若楚人和人沒有區(qū)別,文圣又何必去糾正楚王呢?”

    “顯然,聞聲是認為楚人與人是不同的意思,這才出言糾正楚王,而文圣認為的楚人非人,與我所言的白馬非馬正好不謀而合。”

    公孫異朗聲說道。

    聲音瞬間響徹整個太學院門口。

    一剎那。

    孟靜額頭冷汗直流。

    周圍眾人聽到他這番話,面色頓時難看至極,但卻無法反駁。

    畢竟文圣都說楚人非人了。

    要是再嘴硬的反駁白馬非馬,那便是質(zhì)疑文圣之言。

    “孟兄,還有在場諸位。”

    “吾再問爾等,白馬非馬對否?”

    公孫異扯著嗓子喊道。

    然而,聲音落下,孟靜和在場眾人皆是沉默不語。

    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在面前得意洋洋。

    沒辦法,道理上說不過別人,若是動手或胡攪蠻纏,無疑是落了下乘。

    畢竟大家都是讀書人,能動嘴盡量不動手,否則豈不是成了不講道理的匹夫,從今往后,還有誰還敢跟你辯論道理?

    但就在此時。

    一道清朗的聲音突然響起。

    “不對,但也對。”

    剎那間,眾人齊齊循聲看去,只見一道熟悉的身影從馬車上下來。

    “蘇夫子!是蘇夫子!”

    “蘇夫子來了!”

    看到來人,學子們滿臉興奮之色。

    剛才還在爭辯的公孫異和孟靜兩人,此時目光也落在蘇長歌身上。

    只是看到他這年輕俊逸的模樣,雖然早知道蘇圣年輕,可心中還是忍不住覺得有些怪異,畢竟同樣的年紀,人家已經(jīng)是圣賢。

    自己呢?

    兩人心中都涌現(xiàn)出一股挫敗感。

    但很快便恢復過來。

    對方是不世之材,自己天資雖佳,但卻遠遠不如,而且學無長幼,達者為先。

    更何況,他們這次過來就是為請教對方,沒必要因此而自卑挫敗。

    隨即,孟靜率先開口說道。

    “不才孟靜見過蘇圣。”

    “不才公孫異,見過蘇圣。”

    說完之后,公孫異出聲問道:“剛才蘇圣言在下的白馬非馬之論,對也不對。”

    “敢問是何意?”

    聲音落下。

    眾人的目光齊齊匯聚在蘇長歌身上。

    想知道他對此題有何解。

    畢竟對方都已經(jīng)搬出了圣人典故。

    文圣承認楚人非人,那么駁倒白馬非馬,就等于推翻了文圣之言。

    而這,無疑是自掘儒道根基。

    只不過,當蘇長歌聽到公孫異的話時,臉上卻是輕松自若。

    剛才孟靜和公孫異兩人的辯論,他在馬車內(nèi)全程都聽到,不得不說,公孫異不愧是名家弟子,在玩弄名、實上的確有點東西。

    在爭辯白馬非馬這個問題是。

    公孫異故意混淆詞義。

    白馬‘非’馬。

    這個非字,有兩層詞義,一是不等于,二是不屬于,兩者的含義截然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皇都百姓不等于大晉百姓,皇都百姓不屬于大晉百姓,前者肯定是對的,子集跟父集不是等于關(guān)系,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guān)系。

    那么能說皇都百姓非大晉百姓嗎?

    顯然不能,因為這個‘非’還有‘不屬于’這層含義。

    皇都百姓自然屬于大晉百姓。

    然而,在論證過程中。

    公孫異只證明了前者,白馬不等于馬,在這點上無論誰來都辯不過他。

    可是他在這其中明顯混淆了概念,將不等于和不屬于混為一談,這才是眾人會覺得不對,但又辯不過他的主要原因。

    畢竟在正常人的思維當中。

    白馬是馬的子集

    馬這個詞的概念,囊括了白馬、黑馬、瘸腿馬、汗血寶馬等等。

    下意識的就會認為白馬是馬。

    而這個‘是’,乃是屬于、被包含的含義。

    也正是這樣。

    想要辯倒公孫異其實很簡單。

    回歸正題,明確詞義。

    隨即,蘇長歌目光看向公孫異,緩緩出言說道。

    “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驪馬,馬也,乘驪馬,乘馬也;車,木也,乘車,非乘木也;船,木也,入船,非入木也。”

    “且讀書,非讀也,好讀書,好書也;桃之實,桃也;棘之實,非荊也。”

    蘇長歌開口。

    以排山倒海之勢列舉了四種推論。

    白馬、驪馬和馬。

    車、船和木頭。

    讀書和好讀書。

    桃樹的果實和荊棘的果實。

    此四者。

    皆是名與實之間的關(guān)系。

    名是概念,實是事物。

    而一個名往往具有多重含義,在不同的句子當中,又有主客之分。

    第一個白馬與驪馬,在騎乘的時,騎乘才是重點,第二個乘車與乘船,車和船才是重點,第三個讀和‘讀’,有兩重不同的含義。

    而第四個,桃樹的果實是桃,荊棘的果實卻不是棘刺。

    表明果實的概念亦不相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聊城市| 汽车| 青阳县| 荣昌县| 康定县| 邻水| 新津县| 乡城县| 布拖县| 玉山县| 嘉荫县| 宣威市| 怀化市| 全椒县| 逊克县| 黔西| 福海县| 汶川县| 新巴尔虎左旗| 弋阳县| 巴青县| 宣恩县| 建湖县| 武功县| 临安市| 安义县| 衡阳市| 海口市| 嘉定区| 盐城市| 佛冈县| 沁源县| 定南县| 禄丰县| 南宫市| 台安县| 天峨县| 治多县| 新乐市|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