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此。 隨著聲音響起。 在場眾人瞬間愣在當場。 原本還被白馬非馬給繞進去的孟靜,眼中瞬間閃過一抹亮光。 “白馬非馬,白馬是馬....” “蘇圣,我懂了!” 孟靜激動的喊道,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這一刻他才懂自己錯在哪里。 自己不該一個勁的證明公孫異之錯,應該講清楚自己所想闡述的那個詞的含義。 此時,孟靜身后有人問道。 “兄長。” “你懂什么了?” 話音落下,其余還沒明白過來的眾人,立刻跟著一起問道。 “對呀,孟兄你懂什么了。” “快說來與吾等聽聽。” 聽到周圍人的聲音,孟靜沒有先解釋,而是對著蘇長歌拱手一躬。 “不才孟靜,多謝蘇圣解惑。” “若蘇圣不嫌棄,晚輩愿代蘇圣解眾人之惑,明白馬非馬之理。” 孟靜開口,態度極其誠懇。 “可。” 蘇長歌點了點頭。 見狀,孟靜面露喜色,然后掃視眾人一圈后,目光落在公孫異身上。 “公孫兄,汝之言甚狡矣。” “汝所言白馬非馬,乃是指白馬不等于馬,可非之一字,還有不屬于的含義。” “靜有一問,倒要向公孫兄請教。” “白馬,非馬嗎?” “楚人,非人嗎” 孟靜開口,一臉認真的問道。 而隨著聲音響起,公孫異的臉上露出尷尬之色,但很快便恢復正常。 “白馬是馬,楚人是人。” “但在下不服!” 說完,公孫異走到蘇長歌面前拱手一拜,起身后對著孟靜喊道。 “在下敗給蘇圣,而非是你。” 此言一出。 孟靜卻是沒有否認,因為他也知道,若非蘇圣出言提醒,自己此時已經輸了。 而就在這時,眾人聽到孟靜的解釋,也開始回味過來,眸子瞬間一亮,白馬非馬,原來如此,不愧是蘇圣,一語破開迷障。 “吾等拜謝蘇圣解惑。” 一時間,門口眾人紛紛拱手相拜。 蘇長歌坦然受之。 隨后,他目光看向公孫異,又瞥了眼孟靜,發現兩人都有浩然正氣。 德行頗佳,才能亦屬上乘。 若能在其位施展一身才華,對江山社稷,天下百姓來說都是件好事。 不過公孫異是名家弟子,有些缺點卻是要改掉,那就是像現在這樣,為了一場辯論的勝負而去詭辯,混淆名、實的概念。 名家。 不應該只為了辯論勝負而辯論。 那樣做很容易淪為談玄。 也就是空談玄理,好治怪說,玩琦辭,甚察而不惠,辯而無用,多事而寡功。 簡而言之,爭辯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題,比如說白馬非馬,這種爭辯圖個樂還行,但對解決事情,沒有半點作用。 隨即,蘇長歌看向公孫異說道。 “白馬非馬確實精彩。” 話音落下。 公孫異的臉上露出喜色,自己這是得到了蘇圣的贊許了。 但還沒等他高興太久。 聲音再次響起。 “公孫異,汝以為辯者為何而辯?” 蘇長歌開口,語氣嚴肅認真。 剎那間。 剛才還歡慶的氛圍,瞬間靜了下來。 眾人雖然不明白蘇圣為何這么問,但卻不敢出聲打擾影響兩人。 “辯者...” 此時,公孫異呆愣在原地。 辯者之術。 他自幼便開始學習,一直以辯倒他人,贏得辯論為目的。 但經蘇圣這么一問。 他突然變得有些不知所措起來。 難道辯者,亦或者說名家,其目的就是為了辯倒他人嗎? 若真的只是這樣,那辯者便只是為了名聲,享受勝利所帶來的榮譽和快感,如此,公孫異反倒覺得沒什么意思了。 跟儒道相比。 對這天下百姓似乎沒半點用。 心想著。 公孫異沉吟良久。 到最后臉上不由露出一抹苦笑。 隨即,拱手朝蘇長歌行禮,誠懇的說道:“在下愚鈍,請蘇圣賜教。” 此言一出。 在場所有人都目光期待的看著蘇長歌。 “賜教談不上,吾一家之言耳。” 蘇長歌淡淡一笑,而后掃視眾人一眼,朗聲說道。 “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 “處利害,決嫌疑。” “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 辯論的目的。 是要分清是非的區別,審察治亂的規律,搞清同異的地方,考察名實的啟發。 斷決利害,解決疑惑。 于是要探求萬事萬物本來的樣子,分析、比較各種不同的言論,用名稱反映事物,用言詞表達思想,用推論揭示原因。 按類別歸納,按類別推論。 自己贊同某些論點,不反對別人贊同,自己不贊同某些觀點,也不要求別人。 而此時。 伴隨蘇長歌的聲音響起。 公孫異眸中露出亮光。 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 處利害,決嫌疑。 這才是名家辯者應該做的事! 蘇圣不愧是蘇圣。 三言兩語就闡述了辯者應當為何而辯,真乃千古未有之奇才! “學生公孫異,今日受教。” 公孫異心悅誠服的拱手而拜,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對一個人如此佩服。 而蘇長歌的心思此時卻不在他身上。 常言道。 無規矩不成方圓。 百家爭辯。 如何爭,如何辯,爭辯的又是什么? 為了防止百家陷入空談,這些都需要規矩來限制,但規矩又不能太繁瑣。 對此。 蘇長歌心中已經有了一個雛形。 而如今距離大晉學宮正式成立,各地英杰齊聚皇都還有段時間。 正好讓他補全規矩。 心想著。 蘇長歌卻突然看到。 不遠處,陸尚書緩緩朝太學院走來,身后跟著一大批侍衛和內臣太監。 “圣旨下來的這么快?” 見狀,蘇長歌立即猜到,陸尚書這趟是因為大晉學宮而過來。 但老皇帝的辦事速度著實讓人驚訝。 昨天才談好要搞大晉學宮。 今天就下明旨。 陛下是怎么平衡各方勢力的?太學院出身的官員就不站出來阻攔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