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凡改革,總是會觸及到某一部分人的利益,無非就是大小多少而已。 而這些,都會成為整合重組的障礙。 畢竟,你設想的再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如果再讓有心人在中間稍微撩撥一下,那就很容易好心辦成了壞事。 這種可能性,可不是沒有的。 但是,如果像陳哲所說的那樣,真的能提前拿出被市場認可的產品,那么,就代表著他李長海并不是在給大家畫大餅了。 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都出來了,還需要擔心嗎? 不需要。 甚至就算沒有最終做出產品來,而是僅僅拿到了青苗基金的訂單呢? 其實同樣足夠具備說服力了。 這就是前景,實打實看得見摸得著的未來。 這可比李長海唾沫橫飛,說到口干舌燥,都要強上不知道多少倍了。 那么,不管是自上而下的,還是由下而上的,反正所有阻力,就不會再算是阻力了,而是齊心合力、共創未來。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的人們,還是很講道理的…… 這下子,李長海也徹底沒有了推辭的必要,相當爽快的同意了陳哲的“合作”意向。 僅僅只是兩天之后,科技研發中心這邊,就直接多了一批生力軍。 陳哲為此得意了好一會兒,然后,開始按部就班的該安排的安排,該分組的分組,形成一個協調運行的完美大循環。 各負其責,分工合作嘛,大家都熟悉。 至于說拿出一部分產品,那對于這邊的試驗工廠而言,簡直不要太簡單,這里甚至只需要加工那些對精度上有要求的零部件就可以了。 剩下的,完全可以通過對外采購來完成。 國內的能用當然最好,實在不行,那就去臺島,甚至是國外找都可以。 現在能不能盈利都是次要問題,要的就是一個希望,實實在在的那種。 至于以后,隨著整個農用機械公司的整合重組完成,該購進的設備,也會逐步到位,到時候,成本就自然而然的會大幅度降下來了。 那么,在市場競爭力上,新公司產品的優勢,就能一下子被突顯出來了。 當然了,這些都是未來的事兒。 陳哲現在需要負責的,僅僅是產品方面的設計,而有了自家的cad軟件,也相當于有了一把利器。 他正好可以帶著一批人,一邊測試軟件,采集數據以備完善改進,一邊演示在設計應用上的教學實踐。 也算是為這些人,打開了工業領域的另一扇窗戶。 這在其它高校,可是很難得到的機遇,但是,放在安陽理工學院這邊,這樣的情況,以后卻會成為家常便飯一般的存在。 他就不相信,從這里走出去的人才,還會是那種眼高手低,需要經受過社會毒打才能慢慢適應,很多東西還要從新學起的大學畢業生。 理論和實踐,從來都是結合在一起,而且密不可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