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長海想來想去,都覺的受益方,好像就是農用機械公司。 所以,完全找不到一個拒絕陳哲的理由。 唯一的擔憂,就是真的人借出去了,不能再囫圇的回來。 但說心里話,他對于這個,其實并不是太在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雖然他嘴里說著,什么農用機械公司,和陳哲的科技研發中心是兩碼事兒,但也明白,這就是嘴上說說而已。 因為未來的農用機械公司想要做大做強,看的,終究還是陳哲那邊,能不能實現之前描繪出來的那份前景。 也就是說,他們之間,是休戚與共的,算得上是一榮共榮,一損俱損。 當然了,這是場面話。 事實上,沒有陳哲的科技研發中心,農用機械公司就算是整合重組了,能不能煥發生機都得兩說,這是稍加分析就能看明白的答案。 因為新的公司,一沒有資金投入,二沒有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就算拳頭握起來了,沒有勁兒,那也打不出去,就還只能算是一個花架子。 所以,“借人”給陳哲,完全可以理解為幫人就是幫己,肉都爛在鍋里嘛! 不管借出去之后能回來多少,反正沒什么太大的損失。 他是這么想的。 陳哲的想法卻有些不太一樣,他是看上這批人了不假,但還真沒有主動留下一部分的念頭。 他說的借調,其實初衷還真的就是借調。 他只是需要借助這些人的經驗,暫時撐起試驗工廠里的階段性任務。 一方面,確實可以培養他們熟悉先進設備的規范流程; 另一方面,主要還是讓他們以老帶新,把對外招聘和安陽理工支援的那批人,以最快的速度帶出來。 這就等于是一對一、手把手的教了,算是最具工作效率的一種培養模式。 所以,看到李長海頗為認可自己的想法,也不介意再直接喂一顆定心丸。 “當然了,這里面還有一個最大的利好,那就是可以一邊熟悉和鍛煉,一邊還能相應的生產一些零部件出來。 “雖然在效率上沒什么好說的,但達到品質上的要求標準,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也就是說,如果有需要的話,先期生產出一部分農用機械,也不是做不到。 “而有了這個引子,估計還是能讓很多人,傾向于農用機械公司有美好未來的,這對于新公司的整合重組,應該還是有所幫助的吧!” 有所幫助? 那是相當大的幫助啊好不好。 李長海瞬間想到了更多,說實話,這一次農用機械公司的整合重組,也并不是沒有阻力的。 這種阻力,來自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 市里有人不看好,省里同樣也有人認為是在瞎折騰,換湯不換藥嘛! 下面所涉及到的廠子和企業,那就更不要說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