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含元殿的偏殿內,在場的諸公都是大周朝廷的高層。 身居廟堂之高,誰會因為情緒,就去決定某一件事情呢?! 都是要算算利益得失的。 這個利益得失是廣義上的,比如程青松,權勢對于這位老先生來說已經不放在心中,但是青史留名于他便是難以拒絕的利益。 而楊清源提出的限制君權,若是能做成,那便是青史之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錢牧謙、徐忠壽、朱無視也是如此,他們各有利益。 且現在的形勢很明顯,楊清源兵權在握,即便是他們不認可楊清源弒君的行為,正面對抗也沒有好結果。 楊清源愿意給梯子,自然要趁著這個時候下來了。 有人愿意下來,自然也會有非得和楊清源死磕的人。 眼見自己的本家被楊清源帶走,陳進儒急了,要是繼續坐以待斃,接下來死的就是他了,所以他正在積極地串聯宗室,想要借宗室之力來對抗楊清源。 宗室之中確實也有蠢貨,在陳進儒的游說之下,竟起了別的心思。 大家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孫,為什么我不能當皇帝?! 那可是至尊之位,有多少人能夠不心動?! 而且現在也沒什么生命風險,不過是在廷推新君的時候多說一句罷了。 就在他串聯宗室,聯絡原太子的親信的時候,含元殿內,朝廷諸公正在商議政變之罪。 現在有兩個問題:第一,如何處理楊清源的弒君之罪。第二,擁立新帝。 按理說,群情激憤,當以第一個問題優先。但,剛剛錢牧謙、程青松等人的態度,就已經說明了問題,朝中的大佬不愿意追究,那剩下的人想要追究也有心無力。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個問題便優先了。 政治游戲就是如此,除非像宋問嚴這樣忠直且缺少政治經驗的愣頭青,不然就剩下兩路。 看得透功名利祿的,可以辭官不做。倘若參悟不透,那就只能忍下楊清源。 王華看向程青松,開口問道,“程老大人,您德高望重,您怎么看?!” 按理說內閣首輔李宏毅不在,錢牧謙這個文淵閣大學時兼禮部尚書才是現在的朝堂第一人,王華應該先征詢他的意見。 但是錢牧謙是王華的座師,二人又是同鄉,所以王華先征求了程青松的意見。 程青松被問道,表現出明顯的郁悶且不滿。 “大行皇帝冤殺于延益,確實是昏聵之舉。楊清源起兵弒君固然太過偏激,但是說實話,也沒殺錯!” 程青松對于朱瞻坤殺于延益的事情態度很明確,朱瞻坤就是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他不僅僅殺了于延益,還查封了和于延益關系良好的崇文書院,殺了崇文書院的山長、教諭以及杰出弟子,而且楊清源所說的朱瞻坤毒殺了太宗文皇帝,程青松是相信的。 楊清源的人品可朱瞻坤還是要靠譜的。 “如今這局勢,天子死都死了。我等還能如何?難道發動百官與對抗到底嗎?那最終是什么結果?圖什么呢?!” 而且就算百官聯合對付楊清源,難道他就會束手就擒嗎?!鬧到最后,那就只有雙方的混戰。 屆時,政局動蕩,天下大亂,外族入侵,神州陸沉,那他們個個都是千古罪人! 程青松話里話外就一個意思,天子反正已經被楊清源噶了,那就別惹事了,將損失降到最低就可以,別再惹出新的事端來。 而且今晨,楊清源已經在程青松的府上談過了。 楊清源沒有絲毫篡位的野心,甚至他可以放棄現在手上的官位權力,削弱自己在朝中和軍中的影響力。 有多少人能走到這一步呢?! 說句不客氣的話,楊清源現在是有掀桌子的能力的,即便沒法篡位,也可以趁機向朝廷索要更多的好處,比如官職,比如爵位。 但他沒有! 而且從內心而言,程青松就覺得楊清源比陳進儒那群先帝遺黨靠譜得多。 不僅僅是他,包括錢牧謙、李蔚光、朱無視等人都是怎么覺得的。 楊清源確實有宰輔之才,他提出的限制君權計劃,也得到了錢、程兩位大佬的認可。 所以剛剛在含元殿內,當王華拋出“國不可一日無君”的議題,他們都對此進行配合。 在程青松表態之后,王華將目光看向了朱無視,他是宗室代表,老宗正不在,朱無視就是宗室第一人。 “王爺,您意下如何?!” 朱無視面上穩如老狗,但內心正在吐槽楊清源。 還我以為如何?!我有的選嗎?!天香豆蔻都在楊清源手里,只要朱無視不想素心永遠醒不過來,他就只能配合楊清源行事。 “本王以為,當以大周的江山社稷為重,早定天位,以安天下之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