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之后王華才看向了長孫輔機,“長孫大學士,你以為呢?” 長孫輔機,面帶和善的笑容,臉上笑嘻嘻,內心正在發電報。 “老夫以為,程院正和王爺所言老成持重,乃是謀國之言。” 就在剛才,長孫輔機已經想通了楊清源今日一系列的操作。 先是敲響了景陽鐘,以天子國喪召集神都之中的文武百官。 當百官聚集在此的時候,就意味大周的權力匯聚于此,作出的決定也會被眾臣認可了。 朝堂中有人在配合楊清源行事,楊清源暗中其實已經說服了最有分量的三人。 文淵閣大學士錢牧謙、都察院正程青松、長平郡王朱無視。 雖然弒君的名聲難聽,但又不是他們背,而且和楊清源合作能獲得實打實的利益。 所以當王華拋出扶立新君的時候,錢牧謙和程青松便響應了楊清源,這個時候楊清源就有操作空間了。 楊清源出現在含元殿內時,那些人的仇恨和目光都會下意識地集中在楊清源的身上,但此時,含元殿內的主持廷推的大佬已經是和楊清源達成了暗中的協議。 楊清源一系的人,肯定不能提擁立之事,現在楊清源出面擁立誰,百官必然會反對誰! 但,若是廷議選出來的呢?百官可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無數個個體組成的小團體,再由這些小團體組成一個大的集合。 他們是可分化的,可以拉攏的。 即便有智者能看穿楊清源的行動,也難以采取有效的行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楊清源的拉攏可不是空口白話。 程青松實現了他的期待,都察院一系從此將獨立于朝廷的行政機構之外,可以盡可能減少來自官場的掣肘。 錢牧謙,不必多說,從聲望也好、人脈也好、資歷也好,他都是內閣首輔的不二人選。 朱無視,一個救醒素心的機會,就夠讓他支持了。 李蔚光、李澄光兄弟,原本就在政變之中 …… 光有利益不夠,光談理想更是畫餅。 剛剛早上含元殿的鬧劇還有第二層含義,楊清源在有意識地讓百官發泄怨氣和怒火。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起初之時,百官自然對于楊清源弒君之事可能都會憤慨,但是隨著一次一次的交涉,這種情緒會被淡化。楊清源的目的也就隨之達到了。 一個時辰之后,含元殿內的大佬完成了意見的交換,當然真正的廷推還在明日。 —— 相比于昨夜的刀兵之聲,今夜的神都顯得格外的平靜。 四月十五,正是皓月當空,一輪圓月高懸于空中。 初夏的風拂過大明宮的檐牙高啄,其中已帶著一絲熱氣。 但是夜間的街道上比往常還是多了不少人,許多府邸上的下仆正在策馬狂奔。 在宵禁來臨前,京城的各種力量,正在抓緊時間串聯。 為推選帝位人選溝通、利益交換、表明政治訴求; 當然亦有人為如何處置楊清源而奔走、吶喊。 這當前局勢下的兩個核心議題。 越揚一黨、都察院一系、新武勛一系現在基本已經站在了吳王朱瞻垕的身后。 而原本曹守正、李宏毅乃至朱瞻坤的嫡系,也在尋求自保的方法。沒有在于延益案上參與過深,且自己沒有太大過錯的,都已經開始選擇投靠楊清源一方了。 而另一部分則在想方設法地保魏王朱瞻均登基。 他們和這位十四皇子完全不熟,甚至大部分人都沒有接觸過這位皇子,但現在他們卻要團結在這位皇子的四周。 對于他們來說,只要皇帝不是朱瞻垕就可以,其他是誰都無所謂! 一旦朱瞻垕登基,那楊清源就是帝師,清算他們就成了必然。 于是在楊清源這個外部壓力的作用之下,他們團結到了朱瞻理的身周,在朱瞻理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 月華如紗,柔和地籠罩著整個神都的夜晚。 大周的帝位空懸一日,在這靜謐的夜晚中,正呈現著權力更迭時的亂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