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小麥-《四合院:從聾老太太開始》
第(1/3)頁
冉老師走到田地里抓了一把泥土“咱們的祖先想了很多提高產量法子,但是總結起來其實也就兩大類,第一,就是增加土地的肥力,也就是施肥。
這點之前也教過大家漚肥的方法了,這里就不細說了,還有就是咱們國家已經開始從老大哥那邊引進化學肥料了, 等化肥廠大規模建立起來的時候,咱們的糧食產量還會有不少的提高,到時候畝產三百斤、四百斤也不是夢想。”
接著,冉老師又走回課桌前“化學肥料這方面不是老師擅長的,誰教我是生物老師呢,咱們還是主要說說第二個提升產量的方法, 那就是種子的優化。”
冉老師拿起一個扁平木質的盒子接著樹立起來, 上面的蓋子則一層玻璃,里面擺放著十來株植物的標本“想要提高產量,咱們就得先科學的了解它們,小麥,以前生物課上面大家都學過,屬于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目禾本科小麥族小麥屬,實物相信你們也見過。”
這年代的學生可不像以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現在這時候講究的就是個不能脫離勞動,要在勞動實踐中學習,稻、黍、稷、麥、菽大家還是能分出來的,不至于像小衛前世一些孩子連稻谷和麥子都分不出來,麥苗和韭菜也搞不清。
冉老師轉身來到身后的黑板處一邊寫著一邊說到“小麥又根據染色體的數目分成大致3系,14條染色體的一粒系。28條染色體的二粒系還有42條染色體的普通系。
咱們國家種植的小麥就是普通系中的普通小麥,這也是全世界種植面積最多的小麥種類,占據了九成以上。”
說著,冉老師還啪啪啪的在黑板上畫了個表格,在里面寫下了小麥屬的分類,比如烏拉爾圖小麥、圓錐小麥、新絳小麥、云南小麥等等的所屬。
等冉老師寫完,轉過身來繼續說到“其他的種類大家目前稍微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咱們主要還是說說種植最多、分布最廣的普通小麥,這在咱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咱們日常吃的面條、饅頭都是普通小麥磨成的粉做的,這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接著,冉老師又拿出另外一個標本盒,里面整齊擺放這很多小麥穗“普通小麥也有很多變種,具體有多少目前還說不清,至少在咱們國家已經發現的就有百十來種。”
冉老師又來到黑板側“咱們要想分辨小麥的變種,就得先了解小麥的結構,先說說最鮮明的小麥穗,由穗軸還有小穗兩部分組成。”說著,還把手里的一個小麥穗分解開,給大家看看,然后又在黑板上畫出了穗軸和小麥穗的大致圖樣。
繪畫這手活在現在不少老師都掌握,徒手畫地圖、畫幾何圖案甚至是畫生物人體結構都算是基本技能,而且還都很形象。
一邊畫著小麥的圖樣冉老師一邊說著“穗軸就是中間的這個長桿,上面有一個個的節片, 每個節片著生著一個小穗。
每個小穗又由一個小穗軸,一對內穎一對外穎還有若干小花組成。
而小花又影響著能結多少粒麥子, 雖然每個小穗都能有100朵往上的小花,但是以目前的情況能結實的也就20-30粒。
造成結實率低的原因有很多,水分、品種、溫度等等,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土壤的肥力。”
冉老師又在黑板上把小穗的結構分別花了出來“咱們分辨小麥的變種的時候,就是通過外穎上面有無長芒、穎殼的顏色、籽粒的顏色來大致區分,就像是芒有長芒、短芒、頂芒、無芒、曲芒等,穎色也有紅、白和黑這些區分。”
就這樣,不一會冉老師就寫了小半個黑板,然后轉身對大家說到“這些大家要仔細記好,方便以后能分辨出不同的小麥品種。”
在大家記錄筆記的時候,冉老師在黑板的空白處花了一個華國地圖,看到大家都抬起頭來,繼續說到“大家基本都知道小麥分為春小麥還有冬小麥,而根據小麥這一特性,小麥的種植區大致分為春麥區、冬麥區、冬春麥混合區,而咱們這邊就屬于北方冬麥區。”
說著,冉老師又把地圖歪歪曲曲的分成幾個部分。
“咱們北方冬麥區的小麥種植面積雖然占據了大約全國的9%,但是實際產量卻只有全國總產量的6%左右,由此可見咱們這邊的畝產是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的。
其實這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內蒙地區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占全國的3%和1%左右。”
隨即,冉老師在地圖的每塊區域上分別寫上名字,就像是:東北春麥區、黃淮冬麥區還有華南冬麥區之類的“大家可以猜一猜這些小麥種植區中總產量最高的和畝產最高的區域。”
對于冉老師提的這個問題,小衛是不清楚,他對農業上的了解基本為零,這世是這樣,前世更是屬于那種如果是放在地里,麥苗和野草都不一定分的清的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彰化市|
平凉市|
皋兰县|
察隅县|
酒泉市|
平利县|
金湖县|
常州市|
敦煌市|
女性|
电白县|
武义县|
峨边|
仙桃市|
广河县|
米易县|
乡宁县|
临朐县|
石屏县|
惠水县|
赤城县|
黄山市|
铜川市|
离岛区|
读书|
陈巴尔虎旗|
刚察县|
海南省|
仪陇县|
宁明县|
建平县|
女性|
南江县|
游戏|
甘孜|
定南县|
时尚|
惠来县|
湖州市|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