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要做出一些功績,甚至不需要太大,怎么著也是可以青史留名的。 馬上就對現有的布置做了更深一步的安排,這樣等那些人來了,就可以直接開展工作,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做出成績了。 崇禎元年四月十六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間。 這一天,從京城到天津的鐵軌完成了最后一輪的檢修,大明第一列蒸汽火車,“復遼號”,開始第一輪試運行。 蒸汽火車的技術在現代非常容易得到,甚至蕭升后來還買了一個國外被當作收藏的火車頭,拆解下來,送到了明朝這邊作為參考。 朱由檢讓宋應星負責機械設備的開發,而實際對蒸汽火車項目專項負責的,是一位叫做李之藻的老先生。 李之藻曾隨利瑪竇學習西洋歷算,主張西法,一生致力于介紹西方天文學、數學、邏輯學等。 他有著不錯的數學基礎,在研發蒸汽火車的過程中,煥發出第二春。 有著御醫幫助調理身體,他的精神頭越來越好,干勁十足。 終于在崇禎元年三月初完成了大明第一個火車頭,也就是“復遼號”火車頭的制造。 復遼號是一輛客運列車,一共十五節客運車廂,火車道軌距是1500mm,設計最高時速是110千米/小時,運營時速是70千米/小時。 一節車廂高2.8米,寬度為3.3米,全長25.2米,十五節車廂,硬座11節、豪華2節,餐車1節、行李車1節,共計載客數為1424。 在去年的大明周刊上,公布了新的計時單位,小時,規定一個時辰為兩個小時,現在京城之中正在建造一座鐘樓,只要那個東西建好了,小時的單位就可以深入人心。 不過,在科學院之中,宋應星等人已經普遍開始使用小時,分鐘,秒這種單位,用蕭升提供的一些機械表作為計時器。 經過全力研究和制造,主要是蒸汽機技術成熟之后,第一列蒸汽火車誕生了。 (臨近上架,今后固定更新時間改為每天十二點五分,系統延遲會有三到五分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