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奎心里苦笑起來,對天子所講這些,他只覺得陣陣頭大,三年時間,就要將匯通票號開遍山西、山東、河南等地,這絕非是件輕松的事情。 “臣等遵旨!” 葉靖江、左國忠、苗胡閎幾人,已拱手作揖道。 匯通票號發展到今天,已不是周奎一人說的算。 像葉靖江這批人,便是經錦衣衛、東廠、內廠多方暗查,通過崇禎皇帝的敲定,才帶著銀子加入匯通票號的。 有能力、有銀子,崇禎皇帝并不介意匯通票號的內部,存在一批民間資本群體。 畢竟發展工商業,離不開票號的金融支撐。 再者言匯通票號這邊,還兼顧培養人才的重擔。 等再過上幾年,崇禎皇帝就要從朝廷層面入手,籌建起大明國有銀行,徹底拿下戶部所轄的該部分職權。 大明財政的厘清和整合,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不是一兩年就能做好,期間必須兼顧到很多層面。 不然選擇貿然出手整改,卻發現最后支撐不起來,那只會讓大明財政徹底崩潰。 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這并非崇禎皇帝所想看到的結果。 至于公私混合的匯通票號,以后就是皇室私產。 國庫所有歸國庫所有,內帑所有歸內帑所有,二者必須要區分好。 “籌建各地的官辦諸廠,這條路在大明先前沒有過先例。” 崇禎皇帝看向章謹忠他們,神情嚴肅道:“現在也就天津和直隸少數府縣,在天津知州陳延生、直隸巡撫盧象升的先后摸索下,籌建起一批官辦諸廠,所取得的成效還算不錯。 不過那批官辦諸廠,是官府百分百控制著的。 你們所籌建的官辦諸廠,性質跟他們多少還不一樣,應當算作合資建廠。 川海總會作為皇店演變發展起來的,那代表的就是朕,就是內廷,所以你們肩上的擔子很重。 皇莊所籌辦起來的諸廠,是不可能轉隸到川海總會名下的,因此你們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包括其中的份額怎樣明確,此后的發展規劃怎樣,如何壯大產業鏈,都必須要逐一的明確下來,不要給朕建一批爛廠出現。” 當初崇禎皇帝籌建內帑經濟體,想不斷提升生產力,漸漸的就發現一個問題,過于單一的模式,不能有效的整體提升生產力。 唯有叫更多群體參與進來,才能讓大明的生產力,穩步向前的發展,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產業鏈。 相較于英吉利這幫歐羅巴各國,所走的血腥擴張路線,其實大明有著很多優勢的。 首先治下所控疆域遼闊,其次有健全的統治體制,再者土地兼并很嚴重,導致治下有大批破產群體。 恰恰是最后一條,堅定了崇禎皇帝要走這條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