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階段的大明,就生產這一領域來講,在崇禎皇帝的眼里,多數都屬小作坊生產,連規模化生產的初階都沒摸到。 資本的積累,規模的增擴,都是需要時間去沉淀的。 或許一代,或許兩代,或許更久,畢竟發展也是講究歷史周期性的,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無法無視和更改的。 想要改變大明所臨境遇,就必須調整生產模式,從過去單一的土地所產,靠天吃飯,演變成多樣的生產方式,解決多數沒有土地的群體需求。 “皇爺,國丈他們都來了。” 王承恩低首走進東暖閣,拱手作揖道。 “宣。” 崇禎皇帝言簡意賅道。 在山西、北直隸、山東治下,明確募工這一總體構想,讓三地賑災行署,聚攏治下流民群體,以整飭水利、整修馳道為名,實現對各自治下流民的再聚攏,代表著崇禎皇帝要出手振興實體工商業了。 “臣…周奎,拜見陛下。” “臣等,拜見陛下。” “草民等,拜見陛下。” 崇禎皇帝穩坐在龍椅上,看著眼前所站十余眾人,除了周奎表現還算淡定,剩下的那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心里都很是緊張。 他們這些人,有川海總會的管事,有經篩選所定皇商。 能進宮覲見天子,對他們而言是不敢想象的。 當然他們這些人只是代表,還有很多人,是沒有資格進紫禁城的。 “免禮吧。” 崇禎皇帝神情淡然,看向周奎他們說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匯通票號和川海總會,發展勢頭還算迅猛。 都在北直隸、遼前兩地,實現了府、州、縣、衛的覆蓋,也算超出了朕的預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