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劉江安、夏良玉、秦之鴻、寇熹亮這些皇商,表面上還流露出些許緊張,可心里卻暗自盤算起來。 誰不清楚川海總會這邊,對外所售的諸多商品,皆是從各地皇莊所籌建的諸廠,進行直接轉遞傾銷的。 像棉布、煤爐、琉璃器皿、琉璃鏡、肥皂等等,針對不同需求的群體,分別都有相對應的規格。 特別是水泥、鋼料、鐵料等涉及基建和軍工的產業商品,那絕對是熱銷的存在,根本就不愁賣。 畢竟直隸境內的馳道建設,西山治下的軍工產業,全都給內部消化掉了。 培養和扶持上下游產業,是崇禎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 有武備院這一科研核心兜底,蒸汽機研制不出來,但研究出水泥、玻璃、肥皂等物,只要給的銀子夠多,崇禎皇帝不覺得這有什么難的。 這些孵化的種子,一旦撒在各地生根發芽,就必然會茁壯成長起來的,到那個時候,大明地方就會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 當然,也會催生出另一群體,大小工廠主群體。 “國丈,匯通票號的發展,的確是不錯的,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伸手對周奎說道:“先前所培養的那批人才,朕覺得是時候放出來了。 此后三年間,朕要匯通票號在山西、山東、河南等地,都先后開設起各級票號,并形成有效的監管制度。 除此之外,匯通票號在山西、北直隸、山東三地,都要擬定一批份額不小的專項貸款額度,專門用作工商業貸款所需,這些具體細則,由匯通票號總辦進行核準,盡快呈遞到御前來。” (本章完) wap. /91/91146/30709958.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