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朕今天召見你們進宮,就是想聊一聊建廠之事,剛好,此前經內廠核定的幾名皇商代表,也跟著進宮了。 朝廷近期打算在山西、北直隸、山東三地,開始聚攏治下的流民群體,以整飭水利、整修馳道為名,叫這些流民提前適應按勞分配的新環境。” 章謹忠、呂庸葆、岳慶章、盛應武這幫川海總會的管事,劉江安、夏良玉、秦之鴻、寇熹亮這些核定的皇商,無一例外,心里都暗暗揣摩起來,眸中掠過一些精芒。 在崇禎皇帝整頓直隸境內的皇莊,除了恩養遺孤遺孀,分流災民,將所轄多數土地,承包給這些群體種植外,還在這些皇莊的治下,先后籌建起一批規模化生產的工廠。 紡紗廠、織布廠、成衣廠、鐵廠、鹽廠、煤廠、琉璃廠、造船廠…… 所涉足的產業領域很多,依靠資源集中的優勢,在內廠的統籌發展下,很多崇禎皇帝構想的制度,包括按勞分配,培養和晉升機制等等,都逐一的落實下來,實現了非蒸汽時代的流水作業,即最原始的工廠模式。 上述諸廠的生產模式,貫徹了流水線作業,依靠純手工生產進行推進,單單是這般,也足以遠超大明治下,那些小作坊生產的諸多產業。 在各地皇莊所籌建起的這批工廠,經過去一年多的磨合生產,不斷追加產量,以多勞多得為激勵,也算培養出規模較大的產業工人。 崇禎皇帝心里也清楚,想在大明實現第一次工業革命,那沒有個幾十年的積累沉淀,是斷然不可能的。 他這一代能否見到蒸汽機,都是不好說的事情,但只要根基扎的夠牢靠,那相信大明日后定然能見到。 這個要扎牢的根基,就是原始工業化發展,即工業化前的工業化! 西方發展原始工業化,經歷了大約300年時間,期間上演了羊吃人、大航海擴張、奴隸貿易、殖民統治、戰爭掠奪等血腥積累。 大明想要逆轉困局,避免江山傾覆,崇禎皇帝思前想后,唯有走原始工業化發展,不斷提升生產力,才有可能將跑偏的路拉回正軌,并逐步的完成自我革新,走一條海陸并進的新道路。 “通過皇莊所籌建的諸廠,批量生產的各類商品,在川海總會的售賣下,朕發現走規模化生產,能幫助朝廷,幫助地方,解決諸多的實際問題。” 看著眾人的反應,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開口道:“所以朕打算以川海總會為主,匯通票號為輔。 以專項技術售賣、專項貸款扶持的方式,叫川海總會和你們這些皇商,在山西、直隸、山東境內,開設起一批官辦諸廠。 有了這個名義,在地方上才能不受刁難。 有了這個名義,在地方上才能發展起來。 王伴伴,將朕所擬章程,叫他們都看看吧,匯通票號和川海總會的人留下,其他人都先退下看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