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有理會低首而立的韓爌,崇禎皇帝看向畢自嚴詢問道:“畢卿,你覺得朕方才所講,如何?” 作為大明的財相,畢自嚴理財能力毋庸置疑,至少當前的國庫,不像先前那般,支出一部分糧餉,都要拆東墻補西墻。 “臣覺得此議可辦,要從辦。” 畢自嚴走上前,神情正色道:“趁著當前局勢穩定,以整飭水利、擴寬河道、修筑水庫、整修馳道的名義,聚攏山西、直隸、山東三地流民,于朝于民都是好事。 固然朝廷要支出一筆糧餉開支,可此事若是能辦好,那給朝廷和地方帶來的獲益,都是難以估量的。” 嗯? 韓爌、溫體仁、周延儒這些內閣大臣,無不露出疑惑的神情,看向了畢自嚴。 “陛下,其實朝廷可趁此機會,讓三地賑災行署,跟此前所設黃河、運河、永定河等河政協理衙門,緊密聯系到一起。” 畢自嚴繼續說道:“長久以來,流民安置就困擾著朝廷,各地流民規模不一,且無從查證。 這些流民多是破產的群體,名下沒有土地,在籍貫所在沒有了活路,才被迫選擇拖家帶口的流亡各處求活。 可若是想要妥善安置這些流民,朝廷和地方又拿不出這般多土地,到最后也只能聽之任之。 如果所聚流民的一些地方,沒有遭遇災情還好,多少還有些活路,可一旦遭遇災情,徹底沒了活路,那就會滋生叛亂。 像先前山陜兩地流賊叛亂嚴峻時,不就是山陜兩地多年遭災,盡管朝廷也調撥了賑災糧餉,可最后卻還是無濟于事。 所以在三地的賑災行署,聚攏所轄各府州縣流民時,完成登記造冊,監察他們進行各項工程,可從中遴選一批老實本分者,就近轉入各河政協理衙門,編入河工隊伍之中。” 到底是大明財相啊。 聽完畢自嚴所講,崇禎皇帝心里生出感慨。 叫各河政協理衙門,吸納一部分老實本分的流民,編進河工隊伍,以負責各地河政修繕鞏固,他還真是沒有想到。 說起來,賑災行署和河政協理衙門,屬于相輔相成的存在,盡管是不同的行政衙署,但所做的事情,都是為減輕大明治下災情。 只不過相較于河政協理衙門,這個賑災行署所分管的更雜一些,還肩負培養人才的重要屬性。 “畢卿所講的這些,倒是朕先前沒有想到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