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幸平海王和渤海王正當壯年,又修煉八部真龍典和五帝真龍書,世尊都能一戰,身為皇族,最不可能在祖墳被挖時投敵,所以由三人鎮守原陵的正式入口,顧承最是放心。 原陵本就在洛陽皇城內,佛門以越界之法,送了外賊入內,看似正門已不重要,趕緊進去阻攔才是關鍵。 但顧承并沒有就此亂了陣腳,佛門蓄謀已久,他先機已失,這個時候迫不及待地入原陵阻攔,極可能落進敵人陷阱。 因此顧承伸手招了招,三人上前,炎龍隔絕內外,耳提面命了一番,由橋玄接過兵符,躬身退下。 緊接著,顧承又望向朝中三將:“曹操、孫堅、劉備!” “臣在!” 三人出列,按捺住怒火與激動。 作為出身不佳,地位低下的三人而言,聽到外敵入侵原陵,要顛覆大漢,簡直是怒發沖冠。 別誤會,他們沒有忠心到這種程度,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為太子親自提拔上來的親信,連丹書鐵券都賜下了,如果太子倒了,那么新的上位者,會容得下他們嗎?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朝堂根基未穩,急需證明自己的三將是最渴望出戰的,顧承也滿足他們:“你三人各領一軍,自討伐黃巾軍的部曲中抽調,隨孤出征!” “遵命!臣必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三人大喜。 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自當追隨! “殿下,此外敵入侵之際,臣等必上下一心,竭誠盡節!” 當三人退下,顧承轉向司徒楊賜,這位老者立刻拜下。 同樣的道理,在清理汝南袁氏的過程中,以弘農楊氏為首的其余七大世家,或多或少出了力,九品制度的確立,官員的大清洗,更將他們綁到了同一利益鏈上。 世家對于現在的太子已經認可,如果再換政權,焉知不會再現昔日黨錮之禍,讓世族無法當官? 所以楊賜這一刻真的化身為肱骨之臣,再非曾經作壁上觀的擺飾,務必保證太子離京期間,政通人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