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嗯!” 顧承滿意地點頭,大手一揮,楊賜退下,只留下數人。 許諸、孫策、徐晃乃親衛,賈詡、史道人乃親隨,蔡邕乃太傅,這便是身邊的親信。 以顧承太子之尊,皇權在握,如果要收下屬,那不知有多少人會來投靠,三國中出名之輩也不在少數。 但值此敏感時刻,顧承并不盲目招收,就連東宮屬官陳群和陳宮,都有所保留,更別提其他。 “文和,原陵之變,你有何看法?” 事出突然,對于顧承而言,已經過了一個大隋世界,但對身邊之人,他們才剛剛得到消息,猶自處于晴天霹靂中。 但賈詡是例外。 方才顧承看到他詢問史道人佛門之事,雙眼神光湛然,便知他心中已有計較。 果不其然,賈詡不慌不忙:“殿下,佛門此舉是投石問路,欲令神州大亂,才能散布信仰,故而此次入場的,必是對殿下對大漢懷有敵意之輩,得了絕滅炎龍之法,才敢運用……” 顧承頷首:“海外仙道,還是汝南袁氏?” 如果說現在誰最恨他,那無疑是黃巾軍背后的海外仙道,和從天下頂尖世家之列跌落的汝南袁氏。 賈詡道:“海外仙道無法確定,袁氏必有人,此計是逼反,汝南袁氏倘若知道自家子弟入了原陵,犯下不赦之罪,那不反也得反了。” 袁氏經由袁術謀逆一案后,原本遍布天下的門生故吏,貶官的貶官,架空的架空。 但注意,這些人并沒有死,只是手中沒了權力。 如今剛過半載,他們的影響力猶在,如果汝南袁氏真被逼反,四夷八方又有動作,那大漢內憂外患,依舊有傾覆危機。 “在原陵危機解決之前,汝南袁氏絕不能反!” 顧承看著賈詡,又望向蔡邕:“文和,伯喈先生,你二人可愿領命,為我大漢免內憂之患?” 賈詡眼中涌現斗志,蔡邕目露堅決,齊聲道:“臣必不辱使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