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士兵是最現實的群體,軍隊是中國最民主的機構。在出隊見仗這種大事上,中**隊得靠士兵民主決策。 按理說,軍隊要打仗,最講究階級和權威的,可沒辦法。在古代任何試圖以所謂鐵血,民族等手段控制驅使軍隊的將軍只有一個下場,被兵變的士兵虐殺。家國情懷帶兵,那是用愛發電,政策取暖。 東漢后,當兵的丘八都已經知道事到臨頭究竟誰最厲害。王侯將相,千年貴族抵不過一口鋼刀。屠了一個富有的貴族,幾百上千個小娘子到手。五胡亂華天子輪流做,皇帝不過最大的那個軍閥,或者說與士兵關系處得最好,談判能力最強,最得士心的那個軍閥。 很多人幻想的將軍一聲令下,軍隊依命而行那是不可能的。真這么干,士兵提刀上門殺你全家。 會戰是軍隊的核心業務。封建軍隊,出隊見仗始終只會是少部分人。一支高效的軍隊,一般可出隊的士兵占七成,輜兵占三成。七三比例已是強軍,幾千年來也就幾個短暫的時期達到這樣的水平。大部分軍隊可出隊人數與守家人數往往是三比七,能做到五五開的就是精銳了。 這部分能出隊的精銳兵也不可能全出。統兵官必須把他想要做的事通過基層軍官士官傳達給士兵,搜集士兵的反饋意見。 最多向士兵提議,今兒咱出5成兵如何? 士兵一般會提著刀說不行,今天最多出2成兵。 然后大家一起打個哈哈,取個中間數,出3成4成兵。 比如一個最頂級的掛印總兵率領的正兵營實有官兵5000人,其中有一半2500人必須是伙夫、馬夫、小廝、奴才,名為士兵實際職業卻是工匠,商人,小販的雜役。以及冒名頂替的百姓,臨時抓的湊人數的壯丁。封建軍隊資源少,待遇差,這些無用的兵缺衣少食,連盔甲都穿不動。在戰場上屬于行走的兩腳羊,沒糧食被軍兵殺了吃肉的存在。祖大壽守大凌河,就吃了上萬山東的衛所班軍。 剩下2500人中,跟士兵打個商量,兄弟,明天咱派3成人出隊。士兵大爺們心情好答應了,出750人。這750人就是一個省的財力供養出來的,能用于那次戰斗的全部有生力量。如果士兵心情不好或是敵軍太強,抑或今天沒吃飽今天沒妞日,對不起大爺不伺候,一個兵都不出,主帥也只能干瞪眼。 逼著出兵那是妄想,主將得擔心自己的小命明天還在不在,今晚還摟在懷里的嬌嫩小妾明天會不會被士兵拖校場。 主帥得按士兵說的做,士兵說出多少人就出多少人,說打哪就打哪,說撤就撤,真做到了就是心里門清的良將,得士兵擁護,往往成長為一方大帥。比如南宋的劉光世和明朝的左良玉。 大部分脾氣沒這倆好,一般都會與士兵談談,能做到什么程度,取決于主將的談判能力,他背后的資源,過往的戰績等等一系列復雜的因素。 這個指標或許可以用魅力值來量化。如果軍隊是與主將從一個小團隊出生入死成長起來的兄弟,那顯而易見,主將的魅力值會很高。 士兵的談判意愿和談判能力則取決于敵人實力和部隊文化等比較復雜的因素。有的部隊選擇直接提刀砍主將。有的部隊會委婉一些,在戰場上轉身就逃把你賣了。干脆陣前倒戈的也大有人在,到哪都是吃糧當兵,皇帝誰來做關丘八們屁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