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年二十九之后是大年三十。 小年夜過后便是大年夜了! 到了年三十這天,過年的味道可就更濃了。 對于老百姓來說,一年之中最美好的一天到來了。 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的都穿上了新衣裳,未婚的青年們一人一身西裝和一雙皮鞋。 一件春秋單襯衣、一件毛衣,衣領翻出來穿上西裝打上領帶,再把頭發用摩絲給打起來—— 一群精神抖擻的八十年代精神小伙就來了。 麻六也穿了西裝。 他的西裝是在滬都買的,是這年頭外島地區很罕見的條紋西裝,穿上之后像模像樣,用王向紅的話說就是拄一根文明棍,就能裝華僑。 下午按照風俗,各家的家長帶著孩子在后山上墳。 鞭炮聲不絕于耳,瓦盆里的紙張燃燒,王向紅在旁邊溜達:“都看著點火啊,小心引燃山林搞出火災來。” 這事只要提醒一下即可。 島上林木濕度大,一般不會引發山林火災。 王憶拎著個網兜領著秋渭水上后山祖墳找他老爺爺、老奶奶的墳——他爺爺的墓現在還在東北應該沒遷回來,他親爹同樣還在東北呢,不知道哪年會回來。 不過肯定是八十年代回來的。 想想這事王憶覺得很搞,不知道他見了他爹算什么事…… 名義上他現在要祭拜的是爺爺奶奶等直系血親的墓地,這之前清明和九九重陽的時候已經有人領著他過來燒過紙、焚過香了。 門清。 王憶領著秋渭水找到墳頭,迎面而來的王真堯看見秋渭水后有些注目:“王老師,年三十女人來祖墳不太好。” 聽到這話旁邊的社員便趕忙說:“對,都是大老爺們來這地方。” “祖墳不讓婦女來。” 王憶聽的一個勁撇嘴:“現在國家有計生政策,一家一戶往后只能生一個,那生了閨女的人家怎么辦?以后不用來給祖宗們上墳了?” 王真堯哼哧哼哧了幾聲,說:“反正老說法里頭,這樣不行。” 王憶說道:“我讓我爺爺奶奶他們看看咱王家的兒媳婦,不說別的,咱王家從來天涯島的老祖宗一代開始,有娶過這么好媳婦的嗎?” “這應該沒有。”大膽幫他說話,“小秋老師長得好、出身好,啥都好,又有本事又有愛心,別說咱王家了,整個外島誰家能有這樣的好媳婦兒?” “那就該讓祖宗都看看,王家有好后生,好后生也娶了好媳婦。”王祥高也力頂王憶。 對此持有反對意見的社員不說話了。 王憶領著秋渭水恭恭敬敬的給老爺爺、老奶奶焚香燒紙、磕頭禱告,后面又一輩輩的往上找,連找了三代,一一祭拜。 他對祖墳的態度擺的很正,因為他覺得老百姓有祖墳挺好的。 這么多墳墓聚集在一起是有意義的。 就像他們族人平日里住在一起一樣,逝去的親屬們墳墓相近,可以讓人不那么害怕死亡,因為后人會知道,以后自己可以和親人睡在一起。 有歸處,對虛無的死亡便會多三分坦然。 兩人祭拜了先人往下走,有人親熱的從后面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子。 王憶回頭一看,是王東峰。 他對王東峰點點頭問道:“王技術員,燒磚的工作進行的怎么樣?” 王東峰訕笑道:“我現在是副技術員,石德路是正式技術員,我和大陽給他打下手。” 然后他又振奮起精神換了話題:“王老師,聽說今晚看完《新聞聯播》有《春節大聯歡》節目?就跟65年那種一樣的節目,特別好看?” 王憶說道:“對,這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次春晚、嗯,就是春節大聯歡節目,應該很熱鬧。” “肯定好看,”幾個電視迷湊上來,“我看報紙上說了,今晚李谷一要出來唱歌,能唱好幾首歌!” “嘿嘿,那啥,劉曉慶當女主持人,嘿嘿,今晚可以看劉曉慶了。” “看了有啥用?她又不給你睡,還是看相聲,我聽廣播介紹了,姜昆他們要去講相聲……” 原本大年三十能吃上一頓好飯已經足夠讓人開心,結果今晚還有《春節大聯歡》節目,這樣可就更開心了。 大過年的沒人下飯店,大眾餐廳關門歇業,然后餐廳里的電視機被卸下來帶回了生產隊,又給生產隊多了一臺電視機。 過年最重要的是熱鬧。 王向紅家里擺放一臺電視機。 王憶、秋渭水、葉長安三口子,麻六家里三口子,還有沙生泉、歐人民、盛大貴、二豬等等一行留在天涯島過年的人都來了他家吃年夜飯,順便一起看電視節目。 這家伙特別熱鬧。 王向紅家里的大圓桌擺開了,這還不夠坐呢,于是又把以前的木桌子給帶過來,兩張桌子并排放。 男人一桌,抽煙喝酒;女人一桌,靠近電視機專心看電視。 王向紅家里準備菜,葉長安準備酒—— 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 他帶了個箱子過來,里面十六瓶酒,八大名酒,一樣兩瓶! 王憶打眼一看,這是八大酒廠聯名出的一款產品,共賀新春酒。 他知道這在23年是寶貝,立馬將這一箱子酒給摟走了,自己重新帶了散裝五糧液回來。 依然是好酒。 酒好,年夜飯也不拉胯。 除了雞鴨豬肉做硬菜,還有外島年夜飯必備的一些家常菜。 即使天冷也得有冷盤,海蜇是家家戶戶過年餐桌上都備有的普通下飯菜。 尋常人家用海蜇拌白菜芯、拌黃瓜,外島是泡發海蜇后用刀切成絲,蘸上醬油吃,這就能成為一道上等涼菜。 不過今天酒桌上除了干切海蜇絲還有海蜇頭。 外島人都知道,海蜇頭好吃,很脆,口感上佳,用來拍個黃瓜下酒最合適不過。 海蜇是小菜,要說吸引人還得是大螃蟹。 紅膏熗蟹! 這菜即使在翁洲城里都不容易吃到,因為現在的大螃蟹有點過季了,肉還肥實但沒有膏和黃了。 只有外島年夜飯才有正經的紅膏大螃蟹——挑肥碩的活螃蟹放到濃鹽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再拿出來切塊,生吃! 兩個桌子上都有一盆子紅膏熗蟹,蟹膏飽滿肥實,看的王憶忍不住上手先拿起一個來啃了一口過過癮。 王向紅見此拿煙袋鍋敲他手臂:“王老師你怎么跟個皮小孩一樣?” 王憶嬉皮笑臉:“今晚咱家里我就是最小的,我不得裝個嫩、扮個孩子?” “讓讓、讓讓,上熏魚了,這可是按照王老師的教法做出來的熏魚。”王東方一手一個瓷盤子,里面是熏魚拼盤。 熏帶魚、熏鲅魚、熏小黃魚等等,色澤紅亮,外酥里嫩,這做的很好。 王憶看的連連點頭:“行啊,東方哥,你這廚藝確實沒得說。” 王東方正要得意的自吹兩句。 王向紅板著臉說:“嗯,沒得說,你去廚房看看他做了多少熏魚才挑出這么兩盤子魚來,到時候看看你有沒有話說。” 王憶對他低聲說道:“隊長你這就對東方哥太苛責了,要鼓勵他啊,不能打擊他,否則他以后就不樂意下廚了。” 王向紅一愣。 有道理。 王憶還跟他說:“讓東方哥好好摸索一下怎么做熏魚,我準備在年后弄一條罐頭生產線,生產熏帶魚、熏小黃花魚啥的。” 這事之前雙方已經商談過,王憶還讓王向紅聯系徐向前采買馬口鐵。 所以王向紅聽到之后便點點頭沒有多說話。 倒是葉長安很詫異:“你們社隊企業還能辦起罐頭廠?這生產線從哪里采購?還有能源,這個電力能源怎么解決?” 王憶輕松的說道:“都不好解決,不過總有辦法的。” “之前社員們都覺得磚窯廠辦不起來,現在不還是已經源源不斷的燒制出磚頭來了嗎?” “慢慢的想辦法,總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王憶已經跟王向紅說過了,涉及到社隊企業的發展,他只需要配合自己。 于是王向紅便幫腔說:“社員們有親戚,我也有戰友,王老師的朋友和同學更是滿天下都是,我們想想辦法,總能把生產線給拉起來。” 大膽傻乎乎的也上來湊熱鬧:“咱外島辦個魚罐頭加工廠絕對好,魚蝦蟹的應有盡有,咱也會做熏魚。” “做出熏魚往罐頭里一封存,送到內地去,一能創收、二能讓內地的同志嘗嘗咱外島海貨的滋味,一舉兩得,一箭雙雕啊!” 葉長安點點頭:“有問題跟我說,我也可以給你們幫忙。” 王憶笑道:“領導你幫我們生產隊引進一條太陽能海水淡化設備,這已經是給我們幫上大忙了。” 王向紅還挺期待這個機器的:“對,這套設備真是好東西啊,我都沒想到咱們國家現在生產出這樣設備來了。” “王老師說它一天能產出400公斤的淡水?這個好,可以大大緩解我們島上的淡水需求,特別是水產技校學生入住后,這個飲用水問題先是解決了。” 外島的島嶼不管是主島還是離島都缺淡水,歷史上曾經多次在春秋缺水季節實施淡水配額補給制。 平日里政府也是號召老百姓節約用水,飲用水一天以一升半為標準,一升半的飲水就能滿足日常所需。 所以400公斤的日產淡水起碼足夠供應小學和技校這兩所學校師生的飲用水。 圍繞著這機器大家伙聊起來,王向紅給招呼著分了嗆蟹,大家伙慢悠悠的吃著蟹膏、摳著蟹肉,然后討論著海水淡化設備和技術。 葉長安說這機器的安裝工作是他們工作組的重點,過完年不出正月就會給安裝上。 他選天涯島來安裝設備進行試驗不單單是出于私人考慮,也是想要幫水產技校解決用水問題。 畢竟這學校之前在佛海就遭遇過吃水難題,教師們對此是心有余悸。 另外天涯島這邊如果使用太陽能海水淡化設備順利,那么葉長安便準備將這套設備在各島嶼進行推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