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現在還沒有曬成海米,但已經可以吃了。 新鮮紅蝦好東西,剛煮好曬干了,它們的蝦皮就呈干燥近乎透明的樣子了,撥開蝦殼里面是蝦肉,還沒有曬出黃色了,泛著瑩瑩潔白就像玉雕的一樣。 王憶塞了一個進嘴里咀嚼。 煮蝦的時候鍋里加了鹽,吃在嘴里有咸滋味,但也有甜絲絲的滋味,這是好蝦的特點。 最大的特點還是鮮味。 紅蝦是小蝦,長不大,所以最適合曬蝦米。 正所謂濃縮的才是精華。 紅蝦的鮮味要超過對蝦、竹節蝦乃至大龍蝦——甚至可以說一句,大龍蝦要跟小紅蝦比鮮味那真是碰瓷了。 王向紅看過一家后出門繼續看另一家,繼續叮囑不準腳踩要注意衛生。 他們一家家走過去,家家戶戶的院子往外冒熱氣、門口往外出鮮味,場面很熱鬧也很宏大。 這種情況下,海風一吹肯定是滿島都是煮熟蝦后的好滋味,這些味道洋洋灑灑占據了海島每個角落。 陽光照耀,進一步曬干烘培了紅蝦,讓鮮味越來越濃郁。 家家戶戶都有人在說笑,家里人自己說笑,出門去曬蝦的時候跟左鄰右舍也會駐足說笑兩句。 空氣中彌漫的是收獲的喜悅之情。 這種曬蝦的場景跟日后的工業化加工不一樣。 工業加工是捕撈了紅蝦甚至不會清洗,因為要保留上面的海腥味,這股海腥味能增加蝦的鮮味。 然而實際上海鮮的鮮味并不是腥味,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工業生產蝦米是大鍋煮熟海蝦送入大型的烘焙機器里,幾個小時就把蝦給烘焙好了,再經過機器脫殼的工藝,出來的便是蝦米。 這樣的海米跟傳統曬制出來的海米相比確實會少一點鮮味和風味,但工業化集成發展是正路子,不管是海鮮還是什么肉,它們鮮美可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得能吃的起! 像是這年頭外島曬的蝦米對漁家來說不值錢,但到了內地呢?那就很貴了。 內地多少老百姓還舍不得買條咸海魚來吃呢。 王憶對國家的工業化進展感到驕傲,可是這事也有一些紛擾,飲食安全不好保證。 現在漁民手工曬出來的蝦米那就是好蝦米,沒有任何添加,機器生產過程中貓膩多,可以給蝦米添加色素來保證顏色統一標準勻稱,或者加上點食用香精來增加鮮味等等。 提起機器來,他想起天涯三號船上那一套打井機,便跟王向紅說了一聲。 王向紅一聽打井機來了,六親不認的八爺步頓時變成了龍行虎步,甩開膀子就往碼頭上大踏步: “你說你,這事你不早說?機器得趕緊搬下來,海上那濕度多大?水汽多厲害?很容易生銹啊。” 王憶失笑道:“哪有那么夸張?” 船艙里不光有機器,還有一些商品。 機器都被用油布包裹起來了,一些抽水機之類的散裝機器好辦,像是打井機還是很沉重很大的,兩人搬不了。 王憶當時能自己把它轉移到船上是靠下面的自走輪,打開時空門在船上,推出來就行。 這次從船艙往碼頭上搬機器,自走輪可沒有用途了。 王向紅琢磨了一下子只能無奈的搖頭。 得等壯勞力們下工回來才能把它給一起搗鼓下來。 船艙里有幾個大箱子。 里面是香煙。 王憶拿出一包煙遞給王向紅,低聲說:“這是白板煙,都是特供產品,我帶回來準備給咱隊里的爺們抽,你到時候讓保密小組去挨家挨戶說一聲,這煙私下里抽就行了,別去跟外人嘚瑟。” 王向紅點點頭,感興趣的接過這包煙看了看。 煙盒子幾乎是白板,只有九個簡單的字。 上面五個:為人民服務。 下面四個:內需特供。 中間是個燦爛的大五星。 逼格一下子起來了。 然而這是王憶自己打印出來的紙殼子,然后用機器給重新包裝起來的。 王向紅抽出一支煙點燃試了試,贊嘆道:“很醇香呀,但是不夠帶勁,太柔了。” 王憶無語。 你這抽旱煙抽的太猛了。 他用的這些煙是著名的魯省白將軍,這煙是出了名的帶勁,一般也就是魯省老煙槍消化。 炊煙裊裊中,水霧越來越濃,豐收的氛圍也越來越像樣。 其中大灶的煙囪里冒出來的煙霧尤其多,大鍋上的籠屜正在蒸糖糕。 于是等到下工了,王向紅便在喇叭里廣播起來:“各位社員請注意了,各位社員注意了啊。” “今天隊里集體曬蝦米,王老師說大家辛苦了,嗯,全體社員辛苦了,然后學校給大家準備了糖糕,還是老規矩,家家戶戶過來個人領糖糕。” “還有明天隊里要去那個防空島捕撈白蝦,繼續曬海米,嗯,大膽你們二組的壯勞力過去忙活這個事……” 后面的正事沒怎么傳出去,因為聽說王憶請吃糖糕,社員們頓時歡欣鼓舞的開始炸鍋! 今天吃個好的,糖糕。 糖糕是外島人家過年才舍得做的好東西,日子過的好的會蒸上一鍋,但是除了剛出鍋時候給孩子老人解解饞、過過癮,家里的大人還吃不上呢。 因為糖糕是過年走親戚的禮物,一般不夠用。 廣播結束,立馬有社員來排隊了。 他們來了一看感嘆道:“好娃他娘,你來領糧食是真積極,又是你第一。” 黃小花笑道:“我不是積極,是順路,我們服裝隊隔著近,出來我就撂蹄子過來了。” 王憶對她說:“哎嫂子,你們最近加加班,我托人買了新棉花,回頭隊里給咱們社員家家戶戶做一床新被子吧?兩口子一床、家里有青年的再給弄一床……” 這消息一出來,震撼性還要超過吃糖糕! 冬天被褥可是硬貨,這是能保命的東西! 社員們立馬湊上來問:“王老師,真是新棉花?你真是有能力,還能買到這么些新棉花。” “嗨,其實不用這么花錢,過兩天那個有彈棉花的過來,讓他們給咱家里的老棉花彈一彈一樣能用。” “對,咱不用睡新被褥,能彈了棉花也行,前兩年家里光景不好,棉花一直沒彈,今年日子好過了,我尋思著還要彈一彈棉花呢。” 王憶說道:“棉花肯定要彈,但用不著花錢找人去彈棉花,我買棉花的時候得知人家工廠現在有彈棉花機器,于是就買了一臺,到時候大家伙排上隊,家家戶戶都給免費彈棉花,這個不要錢!” 一聽這話,氛圍更加火熱。 還有彈棉花的機器? 不用花錢也能彈棉花了? 好,這下子真好! 社員們交頭接耳、稱贊連連,他們現在是越來越喜歡大集體生活了。 只要舍得使力氣去干活就行了,別的吃喝穿用隊集體都給考慮到了,都給解決了。 這是多好的日子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