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真相-《重生后太子妃咸魚了》
第(1/3)頁
尉遲越策馬疾馳,揚起滾滾煙塵。
他的馬是突厥進貢的大宛良駒,奔騰時有如風馳電掣,不一會兒便將侍衛們拋在了身后。
尉遲越猶嫌馬不夠快,恨不能兩肋生翼,飛到蓬萊宮去。
是日和風清穆,五月的陽光撒在空闊的御道上,兩旁青槐枝繁葉茂,蒼翠枝葉間雀鳥啁啾,仿佛知他好事將近,紛紛向他恭祝道喜。
一墻之隔的鼎沸人聲、喧囂車馬也似充溢著生機。
儲君大婚是普天同慶之事,尉遲越一邊策馬,一邊打定主意,這一世除了大赦天下以外,還要在太極宮承天門外張宴,令臣民大酺三日,讓百姓也沾沾喜氣。
到了蓬萊宮前,他也顧不得下馬乘輦,一路長驅,直奔甘露殿。
到了皇后寢宮前,他不等肩輿來抬,三步兩步上了臺階,昂首闊步走進殿中。
張皇后見兒子神采飛揚,眼角眉梢透著笑意,不由納悶:“可是有什么喜事”?
尉遲越這才察覺自己喜形于色了,忙壓了壓嘴角,沉聲道:“兒子一路從東宮馳來,見生民繁庶、風物暢美,不禁心生喜悅。”
張皇后心說我信你就有鬼了,面上卻笑意盈盈,微微頷首:贊許道:“你身為儲君知道勤政愛民,是百姓之福,我心甚慰。”說罷請兒子入座,叫宮人奉茶。
母子倆各懷心思地寒暄,張皇后兜著圈子,半晌不入正題,尉遲越接連飲了三杯茶湯,心中已有些煩躁,臉上卻仍是泰然自若。
張皇后繞了半天,終于道:“算算自上回芙蓉園花宴已經兩個月了,立妃之事不可再拖延下去。”
尉遲越聞言臉色依舊沉靜,但執杯的手卻微微一頓。
張皇后又解釋道:“這幾日賢妃頭風犯了,不能勞神,便沒有叫她一同前來,待你選定,再去與她知會一聲。想來你看上的人,她也不會有何異見。”
尉遲越心知頭風病不過是托辭,皇后多半是生怕賢妃又頭圓頭扁地攪纏不清,這才沒叫她來。
想到上次生母說沈氏刑克六親,尉遲越心頭掠過一絲不悅,她不來也好。
上輩子她便不喜沈氏,總揪著她身世不放,若是知道他屬意沈氏,不知又要哭出幾升眼淚。
張皇后道:“不知三郎考慮得如何了?”
尉遲越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樣,淡淡道:“但憑母后作主。”張皇后對沈氏青睞有加,他都看在眼里。上輩子她與眾女一齊赴宴,皇后都能慧眼識珠,從那么多人中將她挑中,這回她入宮覲見,兩人面對面聊了這么久,自然更是非他莫屬了。
尉遲越獲絲毫不擔心,只等著嫡母先提。
張皇后忖道:“依我之見,曹侍郎家的五娘子、虞尚書家的十七娘、吳祭酒家的十二娘,還有王少傅家的十娘子,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這幾位都是清淑嫻雅、端麗韻秀,堪為良娣,若有合意的,可以再選幾名封為良媛、承徽,你自己拿主意便是。”
尉遲越一心等著張皇后提沈氏,對這些不甚在意:“但憑母后定奪,不必再封良媛諸等,務從儉省便是。”
本朝皇太子大婚,都是正妃側室一道加封,兩名側室是最少之數。
張皇后嫁給當今時,除了兩名良娣,還一氣封了兩位良媛、四位承徽,又升了好幾位昭訓和奉儀,至于東宮中原本沒有品級位份的侍妾宮姬,更是數不勝數。
尉遲越九歲封太子,十二歲便開始聽訟于東宮,十六歲上便奉旨監國,一直勵精圖治,至今沒有半個侍妾,與其父卻是大相徑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常山县|
焦作市|
五台县|
喀喇沁旗|
沙湾县|
德保县|
辛集市|
铜川市|
绍兴市|
麻栗坡县|
肥东县|
陇川县|
宁强县|
依安县|
宁德市|
宣威市|
新和县|
兰溪市|
兴安盟|
兴和县|
公主岭市|
嘉禾县|
项城市|
白河县|
措美县|
渭南市|
平武县|
天门市|
山东省|
集安市|
松桃|
台安县|
济源市|
石泉县|
柘城县|
石台县|
阿瓦提县|
鹤壁市|
临夏市|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