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精簡禮法,眾望所歸-《大明太師》
第(1/3)頁
文華殿陷入寂靜之中,十幾個參會的大臣都沒有發聲,只是望著面前的十幾個畫板陷入沉思。
這些畫像的內容大同小異,區別只在于位置和顏色的涂抹不一樣。
比如說,幾乎每一幅圖像中都會有日和月這兩顆不可或缺的星辰。
這就相當于是兩道主菜,其他的補充圖像就全是配菜了。
有龍圖、有鳳圖,也有長城或者干脆畫出了一個金陵城的輪廓。
這其中唯一有一副圖像最得陳云甫中意。
那是一頭昂首向天的青龍,自其口中噴出一顆金日,而背景則是暮色沉沉的子夜,月亮還在高懸。
“少師,時間到了。”
有內侍來提醒,陳云甫便回過神來,召集眾人開始投票。
這種事大家伙倒是不用再分什么黨派之別,全憑個人喜惡來選,計票的時候,陳云甫自己也沒想到,他相中的這一副圖竟然得了最高的票數。
“龍為天帝使者、金日便是太上皇,背景是子夜暮色昏沉,視為元朝吏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這個時候,天帝遣龍送太上皇御凡塵,金日代月,天下便有了光明。”
齊德頻頻點頭感慨道:“正好我國朝的國號是明,明者、亮也,日輝普照萬物驅散黑暗,帶來的便是這亮,太上皇臨凡救世,可謂天亮了,好圖、好圖??!”
好屁、好屁啊。
陳云甫搖頭一笑,他起初只是覺得這幅圖挺好看,還真沒往什么深意的地方去想,倒是沒想到從那齊德的嘴里還能引申解釋出這么一番說辭來。
還別說,你要細咂摸一番,還真有那么一番味道。
“既然眾同工皆屬意,那就這么定了,立刻將此圖刻畫下來,著工部有司先印出一萬份吧,將來便是我大明的國旗了?!?
國旗固然是神圣的,但選擇和確定并不意味著要耽誤多少天,也不是說抉擇的時間越久就越顯尊重。
陳云甫可以只用一刻鐘就確定下國旗的圖樣,但保護好這面旗幟,卻要用陳云甫的一生!
“下面,請樂師奏八曲,咱們大家聽聽,看看哪一個更有共鳴。”
又是一番推選后,最終確定下以《太清之曲》作為大明的國樂,余下七曲不再使用,大幅度的精簡了日后各禮節的儀程時間。
無論是大朝會、大禮節,還是征伐凱旋,皆用此曲,鼓響一通而畢。
“國樂已經有了,差的就是歌詞,會后從翰林院挑些個學富五車的學子去樂班,和著樂曲看看能不能配一套詞出來?!?
至此,國歌的曲樂算是有了,就差一套歌詞了。
而到了國舞這個環節,眾人本還以為陳云甫會挑宮中的舞女也來跳一遍給大家伙看,結果沒想到陳云甫大手一揮,直接就拿了主意。
“幾種舞若是跳一遍,那今天這堂辦公會就啥事也辦不成了,就以四海賓服之舞作為我大明的國舞,大家直接表決就行?!?
好吧,舞蹈看不成了。
大家雖有些失望,但也趕忙把心思挪到正事上,齊刷刷的舉手通過,包括徐輝祖都在這事上表明了態度,而不是繼續棄權。
首先自然是因為這種事不是涉及政務,其次,朱標都表了態,諸事悉決于內閣,人家陳云甫帶著圣諭來跟大家伙開會,誰還在這事上和陳云甫唱反調。
現在,國旗、國歌、國舞三個都定了下來,剩下的,只有一個最麻煩也是最繁瑣的國禮。
之前說過,大明朝的禮法,一萬字都寫不完,那是作者君無知淺薄了,大概統計了一下,準確來說應該是從明會典卷四三到卷一零二,一共是五十九卷。
平均下來一卷在一萬一千字左右,那就是六十萬字!
大明朝的禮法足足寫了六十萬字,比本書目前的字數都多。
上到皇帝、皇后禮,下到民間婚喪嫁娶禮,都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陳云甫覺得自己將來要是倒了臺,只要能把這幾十卷禮法背下來,怎么也能混個禮部侍郎干干。
所以,重定禮法,想想都是個大工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抚顺市|
富蕴县|
神农架林区|
澄城县|
台南县|
梁山县|
阳谷县|
平果县|
鄂温|
会昌县|
辛集市|
张家界市|
青河县|
临泉县|
措美县|
成都市|
鲁山县|
卓尼县|
梅河口市|
新巴尔虎左旗|
怀宁县|
修文县|
延川县|
黔西县|
子洲县|
囊谦县|
静乐县|
池州市|
滦平县|
阜阳市|
榆社县|
乌拉特后旗|
富阳市|
嘉善县|
湟中县|
晋州市|
镇沅|
永仁县|
中山市|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