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凡是端午節出生的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大都會被拋棄。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為什么會拋棄他們呢?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長大后會克死父母。 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據《禮記·月令》記載:“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意思是說,這個月晝長夜短,陽氣雖盛,但陰氣也隨之產生,陰氣陽氣互相斗爭,生死的界線由此產生。因此,五月被視作“惡月”,而五月五日則被視作“惡月”中的“惡日”。 此外,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還記載說,不但五月被視作“惡月”,就連正月也同樣被視作“惡月”。為什么呢?因為正月和五月出生的孩子會殺害父母。他們為什么會殺害父母呢?據《論衡》記載:“夫正月、五月子何故殺父與母?人之含氣在腹腸之內,其生,十月而產,共一元氣也。”是因為人體內含有元氣,在腹腸內逐漸生長,十個月出生之后,具備同一種元氣。 起初,人們對此有所懷疑,但見到個別不愿拋棄五月或正月出生的孩子的父母早亡的事情時,父母們都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注,所以寧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無。因此,人們逐漸形成一種共識:五月或正月出生的孩子會克死父母。 在當時,有人敢挑戰這種大忌嗎?被譽為“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的母親就曾瞞著丈夫將孟嘗君撫養長大。 孟嘗君就是五月五日出生,父親田嬰聽說后,讓妻子將其拋棄。母親哪里舍得,于是瞞著田嬰悄悄把孟嘗君撫養長大,等生米煮成熟飯后,母親就帶著孟嘗君去拜見田嬰。 田嬰見到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非常生氣地責備妻子道:“我讓你把他扔了,你為什么沒扔?” 田嬰有很多妻妾,孟嘗君的母親不過是田嬰眾多小妾中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妾,所以不敢頂撞田嬰,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孟嘗君徑直走到田嬰面前,先叩頭一拜,然后反問田嬰道:“您為什么不讓養五月出生的孩子?” 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到跟大門一樣高的時候,就會克死他的父母。” 孟嘗君繼續問道:“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決定呢,還是由門的高低決定呢?” 田嬰一時語塞。 孟嘗君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決定,那你還擔心什么?如果是由門的高低決定,增加大門的高度不就可以了嗎?” 田嬰無言以對,只好默認了孟嘗君的存在。 如果當初母親聽從父親的話扔了孟嘗君,恐怕戰國將會少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