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中國小說史略》
第(1/3)頁
志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1)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漢志》乃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職惟采集而非創作,“街談巷語”自生于民間,固非一誰某之所獨造也,探其本根,則亦猶他民族然,在于神話與傳說。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神話大抵以一“神格”為中樞,又推演為敘說,而于所敘說之神,之事,又從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頌其威靈,致美于壇廟,久而愈進,文物遂繁。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所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惟神話雖生文章,而詩人則為神話之仇敵,蓋當歌頌記敘之際,每不免有所粉飾,失其本來,是以神話雖托詩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銷歇也。如天地開辟之說,在中國所留遺者,已設想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見,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藝文類聚》一引徐整《三五歷記》)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后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列子》《湯問》)
迨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者漸近于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能神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筒狄吞燕卵而生商(2),劉媼得交龍而孕季(3),皆其例也。此外尚甚眾。
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
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淮南子》《本經訓》)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曰,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昔堯殛鯀于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春秋》《左氏傳》)
瞽瞍使舜上涂廩,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瞽瞍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史記》《舜本紀》)(4)中國之神話與傳說,今尚無集錄為專書者,僅散見于古籍,而《山海經》中特多。《山海經》今所傳本十八卷,記海內外山川神只異物及祭祀所宜,以為禹益作者固非,而謂因《楚辭》而造者亦未是;
5)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然秦漢人亦有增益。其最為世間所知,常引為故實者,有昆侖山與西王母。
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西山經》)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同上)
昆侖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海內西經》)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案此字當衍),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墟北。(《海內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大荒西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同上)
晉咸寧五年,汲縣民不準盜發魏襄王冢(6),得竹書《穆天子傳》五篇,又雜書十九篇。《穆天子傳》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記周穆王駕八駿西征之事,后一卷記盛姬卒于途次以至反葬,蓋即雜書之一篇。傳亦言見西王母,而不敘諸異相,其狀已頗近于人王。
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母,乃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好獻錦組百純,c組三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c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7)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愿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天子遂驅升于弇山,乃紀丌跡于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卷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林|
靖江市|
南召县|
高碑店市|
海城市|
交城县|
安平县|
拜城县|
江北区|
贵德县|
普定县|
五指山市|
台安县|
梅州市|
淮南市|
青河县|
沁源县|
纳雍县|
定州市|
澄迈县|
洪泽县|
萨迦县|
阆中市|
繁峙县|
都昌县|
兴仁县|
罗城|
安泽县|
巴林左旗|
邛崃市|
肃南|
轮台县|
福清市|
罗平县|
肃南|
长阳|
阿拉善右旗|
昭通市|
和平县|
翁源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