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七十章 行走和站立-《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2/3)頁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如果有了雜念,就警醒自己,自己在亂想了。怎么辦?只要警覺了,就好辦。你馬上把思維拉回到走路本身就行。”

    “這樣拉過去拉回來,豈不是思想更亂了?”

    “不會,多次拉回后,你知道,正念只能是觀察走路,久而久之,雜念自然就比較少了,你也就能夠保持在當下的正念中。”

    萬師兄搞辯論的癮又犯了:“你總說正念正念的,理論上的東西不要講了,我也讀過一些。但是,在這走路的法門上,正念具體是什么?”

    “走路時只觀察走路,把注意力保持在當下,過去的不回憶,未來的不揣摩,這就是正念。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然,此時有現在心,也比三心交織要好。保持在當下的心念,就是正念。”

    他這一解釋,好像能夠解釋很多東西。也就是將注意力用在觀察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原來跟劉大哥一起打坐時,劉大哥讓我觀察呼吸,其實,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有無數個當下。只要保持對當下呼吸的觀察,就可以入定。這個走路的法門,也就是一個意思吧?

    萬師兄問:“那是不是,我只關注走路這件事,就是正念了?”

    “沒那么簡單。”錢師兄說到:“你要仔細觀察走路動作的每一個部分。人的思想,如果只關注一個大而無當的東西,要么容易走神,要么就陷入呆板的昏沉狀態。”

    原來是這個道理,關注的東西太簡單太虛,那么,要么昏沉要么散亂。必須跟著事來仔細觀察,才能夠避免這兩種情況。以萬師兄這個喜歡東想西想的人來說,關注事物這件事越細致,說明拴心的繩子就越牢固。

    “所緣,就是關注的對象。如果太簡單,就容易昏沉散亂。如果太復雜,又容易讓你顧此失彼,難以保持。所以,只關注正在做的事。如果你覺得,仔細觀察每一步提起、移動、踏下這一系列動作比較復雜,那么,也可簡化為,觀察左腳移動、右腳移動這兩個事實上來。”

    我們又試了一下,果然,這種簡化辦法,我們比較容易入手。

    “如果你們連這樣的簡化辦法也難以入手,可以用更簡便的辦法,當然,這個簡便辦法熟練后,還是要逐步地走向觀察動作上來。也就是,最終要練習到觀察提起、移動、踏下等動作觀察上來。”

    “那簡便的辦法是什么呢?”

    “你們可以練習在走路時加上默念,也就是在腳跟要抬起前先默念腳跟抬起,然后再抬起腳跟。移動、踏下時,也一樣,先默念動作,再做動作。即使走路轉彎時,也先默念轉彎,再轉彎。”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

    “這是觀察自己身心變化的訓練,也就是說,你先有這個意識,再有這個行為。讓你知道,如果你不起心動念,你是走不了路的。當然,這只是初步的。最后,你不需要默念,你只要一動作,你就知道,你的每一步,都是起心動念的產物。此時,默念就是在與你動作的同時發生,也就是,心念發生在當下,這就是正念。”

    這把所有關于所緣、正念以及身心的關系,簡直是模擬了一遍。難怪我們平時看佛經總有點看不懂,原來根本沒有實踐過,怎么知道其中的過程呢?

    錢師兄提醒到:“起初培養正念時,一定無法按照舉動的先后順序、次第觀察清楚,正念也無法保持很久。但不要灰心,這是正常的。只要有恒心,不間斷地培養訓練,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這就是有心走路了吧?”萬師兄還是不忘他原先的議題。

    “對,萬法唯心。這個道理,我也是最近接受法露師的教導,才有所感悟的。結合我講的行走的方法,重點在于培養正念。在于走路或者身體的每一個動作姿勢過程中,都要覺察得清楚,不可大概或者籠統的帶過去。在練習中,若失去了所緣目標的覺察,妄想、妄念就會趁機生起。”

    我想,他說這種情況,大概相當于從禪的掉舉吧。或者在心理學上,屬于覆蓋法。用一種思維,覆蓋你所有思想,讓其他思想沒空子可鉆。毛爺爺說過:正確的思想不占領陣地,錯誤的東西就會進來。

    “按原來教授我這種辦法的和尚說,這種法門也可以叫做行禪。這可是一個很有功德的修法,據說,僅用這種辦法專一精進,可以抵達阿羅漢的果位。”

    這個說法,讓我們很震撼。原來一門深入,哪怕是這么簡單的法門,就可以成就。如果是這樣的話,佛法精深,也很平常。

    后來,錢師兄給了一大堆解釋。通過這些解釋,我才知道,這個錢師兄平時不說話,但一旦說起話來,其理論水平和感悟層次,遠超我和萬師兄的水平。他的水平不是從書上學來的,是自己實踐而修來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要知道,阿羅漢這個果位,是許多人一生追求而不得的偉大目標。這是超出世間的圣人位,這是離苦得樂的、跳出三界的、永恒存在的狀態。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個果位。

    許多人看不起小乘,空談大乘,給好多坐而論道的人混水摸魚,裝成大師的樣子。這是大乘佛法要努力克服的毛病,就是空談。小乘佛法,至少追求了不生不死的羅漢境界,而不是某些學者,,就指點江山了。

    “只知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還大談眾生的問題。掌握不了自己命運的人,總談改變人世眾生,這不是笑話吧。

    動不動就說菩薩心腸,但是,大家想過沒有,菩薩是比羅漢更高的存在,他們有超脫生死的能力,有佛的神通,有偉大的誓愿。不能像世間某些人,總說大話,就把自己比喻為菩薩,徒增笑耳。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海林市| 澄江县| 揭阳市| 中西区| 龙川县| 东城区| 正阳县| 靖远县| 临安市| 南溪县| 富蕴县| 万荣县| 湖州市| 商丘市| 桂平市| 改则县| 内丘县| 靖江市| 新晃| 乌拉特前旗| 罗江县| 清水县| 宁远县| 广东省| 长岛县| 南安市| 新建县| 镇巴县| 靖西县| 吉林市| 同仁县| 丘北县| 修水县| 高青县| 桦川县| 桐梓县| 霞浦县| 安西县| 保德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