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書與事有別-《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1/3)頁
423書與事有別
通讀二十四史中關于戰爭和軍事家的例子,我始終認為,一個名將,在頂級的層面,必須是有大局觀的。也就是說,他不是因個人名利而打仗,不是因一時勝敗而打仗。
他更像是一個政治家,在權衡各種因素后,才決定打不打、怎么打、打了以后怎么辦。只有這種類型的軍事家,才稱得上大氣。
如果僅以是否在某一仗打得贏為標準,來確定打與不打,那么,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將領。希特勒以戰爭勝率的數據來算,是個厲害的指揮家。但以政治家的角度來看,他就有問題。以自己這一點國力,鋪開打蘇聯那么大一個攤子,即使打勝了,又怎么辦呢?
他即使考慮過這個問題,也沒有深入思考。況且,他根本就沒打贏。
以司馬遷的觀點為主導歷史觀點認為,李廣是一個優秀的名將。古詩經常說李廣如何,像王昌齡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很多人都解釋說這是指的李廣。這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個因為迷路自殺而成名的名將,一個在一場幾乎成為滑鐵盧戰役的重要戰役中迷路的名將。實際上,司馬遷對李廣的照顧是有著“事后諸葛亮”的錯誤問題的。
漠北決戰之前的分兵決策歷來是一樁公案。司馬遷或李廣家人對這一戰前部署進行了激烈批評,他們普遍認為衛青的目的是排擠李廣、不讓李廣參戰、從而“獨吞”大功、照顧衛青自己人。但是,這是一種事后諸葛亮的看法。因為:
第一,如果衛青的目的是不讓李廣參戰,那么衛青事先不可能知道自己以一半左右的兵力就可以在決戰中擊敗匈奴單于,這就意味著衛青是在自殺。
第二,如果衛青的原計劃是讓李廣包抄,那么獨立包抄作戰正是發揮名將才能的最佳機會,這就意味著衛青是在幫助李廣。
首先,衛青獲知了匈奴單于的消息后,命令部隊分兵兩路,自己率領一路北上,李廣和趙食其率領一路走東道,然后會師決戰。對此,李廣表示自己是前將軍,要和衛青一路。司馬遷或者李廣的家人解釋說,衛青這一舉動是因為覺得李廣的運氣不好、不能對抗單于,同時也想為自己的朋友公孫敖奪取爵位,讓公孫敖去與單于決戰。
這一觀點明顯是事后諸葛亮。因為衛青如果通過分兵不讓李廣與單于決戰,那就意味著自己要以幾乎減半的弱小力量去和單于決戰,這簡直就是找死。衛青事先知道自己能以少量兵力打贏匈奴單于所率主力?
其次,司馬遷及李廣一系解釋說,衛青安排李廣行軍的東道存在行軍困難、不利于大兵團行進的問題(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
這個解釋很有意思,其不合理性很多。一是因為包抄可以更加輕松得捕獲敵軍統帥,所以承擔迂回任務只能有利于李廣捕獲匈奴貴人從而立功。二是因為如果迂回真的非常困難,那么更加需要一個優秀的將軍去帶隊,所以,要么就是衛青認為李廣的能力比較強,適合作為分隊主帥,要么就是李廣認為自己能力比較差,別的將領比自己更勝任這項更加艱苦的工作。
那么,李廣到底是能力比其他幾個將軍強,還是比其他幾個將軍弱呢?薛定諤的名將么?摘桃子搶功就打頭陣,吃苦受累就謙虛謹慎請別人先上?李廣爭先鋒,本身就是失去公心的表現。
對于“勢不屯行”的艱難條件下行軍的問題,古人曾經談到過一個評斷用兵才能的概念,我覺得很很適合用在這里:“用兵以能聚散為上。”
李廣作為名將,理論上來說,應該做到“用兵能聚散”。在東道“勢不屯行”的情況下,調整行軍方式是正常名將都會做到的事情。在解放軍戰斗歷史上,類似于飛奪瀘定橋這樣先鋒部隊甩開大部隊急行軍搶占要點的事情,我們見得多了。可以說,作為一般意義上的名將來說,帶領部隊分兵前進并率領前鋒及時抵達,是名將的基本指揮素質。
特別是,司馬遷或李廣的家人介紹說,李廣事先就知道東道進軍存在這些問題。李廣不是突然遭遇問題然后措手不及的,而是有備而來的。而且李廣自束發以來七十余戰,是個經驗老道的老將。那么,在他事先知道行軍存在困難、又很想爭功、自己又是經驗豐富的老將的情況下,他應該怎么做呢?
歷史上的名將大多是以各種急行軍來展現自己卓越的組織能力。但是“才氣天下無雙”的李廣,對此做出的回應是:首先,自己干不了這活,要自己跟著衛青走。一個名將,對于克服困難完成作戰任務毫無辦法,卻要將這個任務推給別人,好像別人更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這就是名將的自我判斷?其次,在推脫不了、不得不硬著頭皮執行任務以后,李廣的表現是:迷路、誤期,導致漢軍以戰前減員的狀態與敵軍決戰。顯然,李廣在這里的表現根本就不是名將。
對此,我們只有兩種解釋,第一,李廣是名將但是故意表現得不是名將;第二,李廣不是名將,是吹出來的。贊同前者,就要懷疑李廣的用心;贊同后者,就要質疑司馬遷的信用。而無論贊同哪一個,都無法回避一個基本問題:
李廣在漠北決戰這樣規模的大兵團作戰中,在這樣一個高度組織性的巔峰對決活動中,無視漢軍整體利益、盲目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
而這樣的爭奪一旦不能得逞,就表現出了強烈的憤怒之心,乃至貽誤軍機。他一開始要出戰,要做前將軍,就是為了立大功。一旦有一點因素會影響到這個可能,他就進入到了暴怒狀態,將戰爭帶入到了意氣之爭的節奏中去。
考慮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我們不能認為李廣缺乏基本的戰術素養。那么,排除掉這個能力低下的選項之后,最后李廣選擇自殺,就只能充分說明他在這樣的大戰當中,首先考慮的完全不是完成作戰任務,而是逞個人意氣。
衛青不讓他在前軍,可以強行解釋為衛青是為了私人目的。漢武帝不讓李廣在前軍,也可以強行解釋為漢武帝是相信李廣的運數不佳。但這些解釋,是將所有人都解釋成為蠢貨,只為了證明唯獨一個人是英明的。為了粉一個人,就要黑掉所有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华县|
姚安县|
昆山市|
鄄城县|
丽江市|
瓮安县|
商丘市|
苗栗县|
闽清县|
柏乡县|
东平县|
高雄市|
莱州市|
镇原县|
平顺县|
聊城市|
凤凰县|
明星|
莱西市|
屯留县|
富锦市|
富裕县|
榆社县|
沾化县|
平和县|
林西县|
文成县|
亳州市|
长乐市|
遂昌县|
新干县|
济南市|
宝清县|
徐闻县|
专栏|
恩施市|
延津县|
扶风县|
桂东县|
宿松县|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