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武俠小說-《莫若相逢于江湖》
第(1/3)頁
金庸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先生(著名小說作家金庸)在北京大學接受名譽教授榮銜,并做關于中國歷史之演講,繼而在十月二十七日又以武俠小說為題演講,受到北大學生熱烈歡迎。查良鏞先生首先闡述了中國武俠小說的歷史源流,并指出西方文學中同樣有武俠小說的傳統,他強調中國優秀文化藝術包括傳統小說形式應保存發展。查先生在講座中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以下是查先生在北大談武俠小說的錄音記錄整理。
——編者
各位今天的熱烈歡迎,我很感動,這不是因為我有什么學問,有什么所長,而是因為大家喜歡我的小說。(眾人鼓掌)
先談一下武俠小說這個“俠”字的傳統。在《史記》中已講到俠的觀念。中國封建王朝對俠有限制,因為俠本身有很大反叛性,使用武力來違犯封建王朝的法律。《韓非子》中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就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表達了這個觀點。我以為俠的定義可以說是“奮不顧身,拔刀相助”這八個字,俠士主持正義,打抱不平。歷代政府對俠士都要鎮壓。漢武帝時很多大俠被殺,甚至滿門被殺光。封建統治者對不遵守法律、主持正義的人很痛恨。但一般平民對這種行為很佩服,所以中國文學傳統中歌頌俠客的詩篇文字很多,唐朝李白的詩歌中就有寫俠客的。
武俠小說的三個傳統
中國武俠故事大致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唐人傳奇。唐人傳奇主要有三種:一種講武俠,一種講愛情,另一種講神怪妖異。
另一個來源是宋人的話本。宋朝流行說書講故事,內容大致可分為六種,包括講歷史、佛教故事、神怪、愛情故事、公案(偵探故事),還有一種就是武俠故事,都很受歡迎。
總括來說,中國武俠小說有三個傳統:一、詩歌;二、唐人小說;三、宋人話本。唐朝讀書人考進士,事先要做些宣傳公關工作,希望能給考官先有點好印象。枯燥的詩文不能引起興趣,于是往往寫了傳奇小說進呈考試官,文辭華麗,有詩有文,而故事性豐富。當時傳奇的作用大致在此,因此唐人傳奇是“雅”的文學。
宋人話本則是平民的,是在街頭巷尾說書的場合講的故事,有人記錄下來,是“俗”的文學。唐人傳奇是文人雅士的作品,文字很美,而宋人話本是平民作品,文字不考究,但故事講得生動活潑。
后來發展至明代四大小說,《三國演義》講歷史,《西游記》講神怪,《金瓶梅》講社會人情(到清朝更發展為重視愛情的《紅樓夢》),《水滸傳》就是武俠故事了。這個傳統曾有中斷,魯迅先生講中國小說歷史時曾說:俠義小說到清代又興旺起來了,“接宋朝話本正統血脈”,平民文學歷七百年又興旺起來。
中國武俠小說歷史很長,在中國文學中有長期傳統。
中外武俠故事的異同
武俠故事也不是中國才有,在外國也有,當然表現方式不同。最早有武俠意味的是希臘的史詩,與我們的武俠小說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金庸先生接著講了一些西方文學中武俠故事的梗概,講到希臘史詩《伊里亞特》中英雄阿喀琉斯拒絕出戰,好友被殺,為友復仇而與對方大英雄赫克托耳環城大戰;《奧德賽》中英雄奧德修斯漫游后歸家,力殲滋擾他妻子的眾多敵人;講到英語中最早史詩《布奧華特》中主角協助丹麥國王而與毒龍母子海陸大戰的精彩描寫等)。東西方講故事手法都很緊湊,很好看,但結局就有很大不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悲劇收場,但中國寫這些故事,縱然家族有仇,最后男女青年戀愛結婚,家族仇怨化解。例如,近代一部著名武俠小說《十二金錢鏢》就是這樣。中國的武俠故事主要以散文來講述,西方則用詩歌形式,如法國的《羅蘭之歌》。西方直到后期才用散文(金庸接著講到英國的《亞瑟王之死》、西班牙的《西特》,以及更后期的法國的大仲馬、梅里美,英國的史各特、金斯萊、李登·布華、史蒂文孫等)。
武俠故事是所有民族都有的,東西方文明傳統都有,不過因民族性不同,其主旨也不同。西方的騎士為統治者服務,對皇帝、教會和主人忠心。而中國武俠小說后來也分支了,有一種為政府服務,也有一種是反抗政府的。但中國武俠小說基本思想都不是反對皇帝和政府的,例如,《水滸傳》就反對貪官污吏、反對為非作歹的官僚,而不是反對法律和反對政府的正統管治。中國人其實一般是尊重法律制度的。貪官污吏、土豪惡霸欺壓良民,俠士認為連“王法都沒有了”,就要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中國傳統文化與小說創作
為什么現在的武俠小說相當受歡迎?這里很多同學和老師都看武俠小說。很多年輕女讀者不見得對武打感興趣。有時在外國,有人介紹這位查先生是寫中國“功夫小說”的,我就不大喜歡。我這些小說主要不是講功夫的,而是有其他內容在內。不過外國人不太懂。中國人就會了解,打斗不是武俠小說的根本重要部分,中國過去稱之為“俠義小說”。孟子所說的“義”,是指正當合理的行為。“俠義小說”的“義”,強調團結和諧的關系,這也是中國固有的道德觀念。
中國的傳統小說最近一段時間日漸式微,很少有人用中國傳統古典方式寫小說,現在的小說大多數是歐化的形式。我曾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演講,其中一個主題就是,中國古典傳統小說至近代差不多沒有了。近代有些小說寫得很好,內容和表現方式都非常好,但實際與中國傳統小說不同。不是說西方形式不好,但我們至少也應保留一部分中國的傳統風格。我將來希望與北大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多發生些關系。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優秀的部分,不能由它就此消失。我們可以學習吸收外國好的東西,但不可以全部歐化(金庸接著講述中國當代的戲劇、繪畫、音樂、舞蹈、建筑、雕塑中如何仍保持明顯的民族風格,而小說則與傳統形式有重大距離)。
我想,武俠小說比較能受人歡喜,不因為打斗、情節曲折離奇,而主要是因為中國傳統形式。同時也表達了中國文化、中國社會、中國人的思想情感、人情風俗、道德與是非觀念。
我們在小說形式上是否可做探討,在歐化的小說形式作為目前的主流以外,另一個分支,除武俠小說外,也可以用傳統方式寫愛情故事、寫現實的故事。事實上過去有些創作也很成功,像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像老舍、沈從文、曹禺作品的文字和對話,像《新兒女英雄傳》。當代有些小說也有中國傳統形式和內容,都很受讀者歡迎。
我的小說翻譯成東方文字,如朝鮮文、馬來文、越南文或泰文都相當受歡迎,但翻譯成西方文字就不是很成功,因為西方人不易了解東方人的思想、情感、生活。
在目前東、西方兩個文化內容還不是可以完全調和之下,希望我們中國人繼承和發展自己的文化藝術傳統,同時也不排斥西方文化藝術中的優良部分。(眾人熱烈鼓掌)
答北大同學問
問: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重義氣,您是否認為生活中義氣最重要?
答:道德觀念,包括為人處世是多方面的,“義”是其中的一部分。所謂義,孟子說是合理的,適宜之意。俠義小說特別強調義,因為江湖上流浪的人沒有家庭支持,經濟上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所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主要的支持就是朋友。對付其他集團的欺壓、對付政府的貪官污吏的壓迫,就是要團結一批朋友來反抗。要團結人,一定要注重義,互相扶持,為一個共同目標努力,甚至犧牲性命。所以在俠義小說中,“義”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在中國傳統道德中,“義”也一直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不斷壯大發展的重要力量。
問:您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受到很多女性的傾心愛慕,請問您對愛情專一問題有何看法?(眾笑)
答:相信這問題是很多青年朋友關心的。我的小說描寫的是古代社會,古代沒規定要一夫一妻,所以韋小寶有七個老婆。(眾笑)有些年輕女讀者,甚至我的太太就不大喜歡《鹿鼎記》。但其實清代康熙時一個大官有六七個老婆一點不稀奇嘛!假如只有一個老婆反而不現實。現在武俠小說有很多現代思想加進去,所以,我的小說中,除了韋小寶以外,每個英雄都只有一個太太。(眾笑,鼓掌)就像楊過,很多女孩子喜歡他,但他仍是專心不二的,這是一種理想,是否做得到不知道,總之覺得應該這樣。就像《笑傲江湖》,我寫令狐沖本來很喜歡小師妹,但他的小師妹不喜歡他,這有什么辦法?小師妹嫁人了,后來死了,他才跟另外一個女子結婚。我希望,也很鼓勵別人從一而終。(眾人鼓掌)
問:司馬遷歌頌的俠士,在后世小說《七俠五義》中為什么變成了政府的打手?
答:我也同意。每個時代有變遷,假如俠客成為政府的打手就不是“俠”了。俠士應當主持正義、幫助不幸的人。不過這些小說也力求自圓其說,做政府打手也常有主持正義的,如《七俠五義》《施公案》《彭公案》,反對土豪惡霸、貪官污吏,也是正義,但另一部分則未必。
問:《神雕俠侶》中主人公的命運安排是否刻意追求悲劇?您怎樣看小說的悲劇?
答:我寫小說是在報上連載,每天寫一千字,翌日發表,甚至到外國旅行也要寫好寄回來。開始時只寫大致幾個人物,然后慢慢發展。根據人物個性自然發展,有些是喜劇收場,有些悲劇收場,其中還是大團圓結局較多。悲劇并非故意安排,而是個性發展的結果。
問:您筆下的英雄是否有您自己的心聲在其中?
答:我書中的英雄有很多不同類型,自己不可能化身那么多,只希望盡量寫不同的人,不要重復,不過若說下筆時完全放開自己的個性與想法也是不可能的,不知不覺間可能反映一部分。并非說我自己有那么好,只是一種希望的寄托。比如:對郭靖、喬峰的為人很佩服;令狐沖很瀟灑,段譽很隨和,我自己做不到,但想能夠這樣就好了,把理想反映在書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寨县|
新建县|
永寿县|
观塘区|
洛宁县|
连江县|
延川县|
米泉市|
永嘉县|
清新县|
伊宁市|
永清县|
双峰县|
乐都县|
阿瓦提县|
固镇县|
会泽县|
京山县|
云安县|
祁阳县|
仁寿县|
汤阴县|
巫溪县|
河西区|
平定县|
凤山县|
宁海县|
牙克石市|
永丰县|
乌拉特后旗|
辽阳市|
托里县|
婺源县|
天水市|
泾源县|
珠海市|
昌图县|
定州市|
浦县|
平罗县|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