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生態系統充滿了無形的秩序,展示著她的和諧之美。從太空中遙望地球,她恰似一顆生機勃勃的宇宙蛋,而“地球之美主要體現在和諧之美和發展之美:和諧之美是靜態美的最高境界,而發展之美則是動態美的極致”。自然界內置著一個十分可愛的程序,一個與她的復雜性匹配的程序。一樣的生命,同樣的存在,理應共享地球和諧之美。草原、鳥兒、溪流、魚兒、花兒等悠游自在,共同在大地的懷抱里體驗神奇的生機,享受奇妙的和諧,那是何等的美麗! 和諧是鳥兒那堅硬的翅膀,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飛翔;和諧是汽車那提供動力的發動機,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奔馳;和諧是帆船那伸展的白帆,沒有了它,人類再也無法沖浪。人是宇宙體系的一部分,人的本性是與萬物的本性同一的,所以,人應該同宇宙的目的相協調而行動,力圖在神圣的目的中實現自己的目的,以求達到最大限度的完善。 在“二戰”期間,德軍包圍了彼得格勒,企圖用轟炸機摧毀其軍事目標和其他防御設施。一位名叫施萬維奇的昆蟲學家也被困在彼得格勒城中。 由于戰火紛飛,軍營附近的生物都慘遭傷害,作為昆蟲學家的施萬維奇很是痛心。這天,他看到不遠處的樹枝上停著一只美麗的花蝴蝶。施萬維奇向蝴蝶揮了揮手,希望它遠離這個危險的環境。但是蝴蝶反復試了幾次還是飛不起來。經驗豐富的施萬維奇看出了其中的隱情:它一定是受傷了。 施萬維奇小心翼翼地將蝴蝶帶回軍營。施萬維奇給蝴蝶受傷的翅膀上了藥,兩天后蝴蝶漸漸地康復了。施萬維奇依依不舍地將它放回了大自然。 第二天一早,奇跡出現了,施萬維奇和他的戰友們發現,一夜之間,門前停滿了蝴蝶,花花綠綠的,在陽光下撲閃著美麗的翅膀,分外耀眼。施萬維奇激動極了,研究昆蟲多年,他還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場面。施萬維奇突然靈機一動,如果用這些蝴蝶將軍事基地偽裝起來,那么德軍的飛機不就發現不了嗎?但是,對于整個軍事基地來說,這些蝴蝶還是不夠呀。 最后,施萬維奇想出了用黃、紅、綠三種顏色涂在軍事基地上的方法,將軍事基地裝扮成了一件大大的迷彩服。因此,德軍在飛機上看到的只是一片花草蝴蝶的海洋。盡管德軍費盡心機,彼得格勒的軍事基地仍安然無恙,為贏得最后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后,施萬維奇對那次蝴蝶集會的唯一解釋是:那只蝴蝶為了報恩,號召同伴利用自己天生偽裝的特長來啟發施萬維奇萌生掩護軍事基地的靈感。 當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你一定也驚訝蝴蝶的智慧。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花一木都是宇宙的組成,它們都蘊涵著這個宇宙的信息。如果你能讀懂它們,你便讀懂了生命和宇宙。 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一別的事物沒有關系。理性動物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是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作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同時,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重要物質基礎,走人與自然和諧之路,保護和改善環境,盡其所能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也是促進人與宇宙之間和諧的理性選擇。 與人和諧相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表現得太過謙卑、隨和,可能被人看不起,表現得太過強勢、霸道又難以贏得他人的認同,贊美容易被誤解為奉承,自尊也會被混淆于虛榮,只有做得恰到好處,方能稱得上“和諧”。 與人和諧相處,首先要避免挑剔和苛責,對于那些以言辭冒犯我們,或者做了錯事的人,一旦他們表現出和解的意愿,就樂意地與他們和解。憑借自身的道德品格使人警醒,不要對他人說教,通過自身的行為為他人做好品質方面的榜樣,同時又以尊重和柔情使人感到愉悅,讓他人明確自身的義務,又能享受生命的喜悅。 人生最大的和諧,就是你放棄要改變整個世界成為你希望的樣子的想法,而創造一個理想的小世界在你的周圍,同時也允許其他人選擇的世界模式與之并存。 133.要做的是讓自己進步,而不是和別人競爭 假如有一天,和你一直處于競爭狀態的人向你求助,希望得到一份對你戰勝他起關鍵作用的文件,你愿意分享嗎?或者當你知道了眼下的這個秘密,也發現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你愿意將它公之于眾嗎? 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告訴我們:“沒有足夠可用的資源,只有貧乏限制和不足。”這種想法令人覺得自己和別人總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系,幸福是一個定數,不是在你手里就是在他手里,你必須和別人競爭。而事實真相是有用之不竭的資源,有無窮的創意,有無盡的動力,有無限的愛,有無盡的歡樂……這個正是秘密法則的優美之處,它告訴人們無需感到不安和危險,人們不需要提防他人,而應該專注于自己的進步,這才是我們一生中唯一重要的事情。 曾有很長時間,人們因為擔心煤用盡而感到絕望。但是后來我們又找到了新的替代能源——風能、水能,現在還有核能,這些能源比煤炭更加清潔、持久。如果有人告訴你人類將會因為資源耗竭而滅亡,那一定是在聳人聽聞。 另外,分析一下我們感到很緊張的原因,擔心自己喜歡的東西被人搶走,擔心自己需要的東西有一天會用盡。但是想一想,真的是所有的人都在覬覦你喜歡的東西和需要的東西嗎?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一輛寶馬轎車,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心目中的王子或公主,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你看上的衣服。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而且這個世界是包羅萬象的,我們有太多可以選擇的東西。 基督教和佛教都許諾為人們找一個理想的凈土,在那里有人們期待的一切快樂,同時避免了人們恐懼和煩惱的種種痛苦。正是為了這個彼岸的幸福,他們樂于在此生行善或者忍受。但斯多亞派哲學不同,它沒有任何關于“彼岸”或“來生”的承諾,只是在自我德性的修養和提升中得到滿足,對于斯多亞派哲學的學者來說,即使所有別人都不相信他們是過著一種簡樸、謙虛和滿足的生活,他們也絕不對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感到憤怒,也不偏離那引導生命的終結的這條道路,他們循此而達到純粹、寧靜的境界,并沒有任何強迫地完全安心于人的命運。 確實,如果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人,他具備高尚的品質和德行,這不是為了贏得別人的贊賞和長久的名聲,也不期待這能夠為他帶來某些現實的利益,他只是對于自己品德高尚這一點而感到滿足,感到不需要其他東西來填充自己的人生,那么他也一定能贏得人們的尊重。 一個燈塔守護人在一座孤島上生活了將近40年。當他還是一個毛頭小伙子時,就隨著伯父來到了這座孤島。白天,叔侄兩人出海捕魚;晚上,就燃起篝火,為過往的輪船引航。 20年后,伯父死了,他就一個人守護著孤島上的燈塔。一個狂風暴雨的夜里,一艘客輪在燈塔的指引下,安全地停泊在孤島避風處的港灣。船長上岸后,萬分感激地對守塔人說:“如果沒有這座燈塔的指引,我這艘客船,還有滿船的乘客,早就葬身海底了。作為感謝,我要帶你離開這個地方,并且每月至少給你2500美元的薪水。” 守塔人笑著搖搖頭。 船長大惑不解:“難道你不想過安逸的生活嗎?” 守塔人平靜地說:“想!但是這里就是我的崗位。10年前遭遇風暴的船長和你一樣,答應給我3000美元的薪水。可是假如我當時真的答應他離開了這里,后來的那些船只,包括你的客船,今天還能獲救嗎?” 船長如夢方醒,激動而又慚愧地擁抱守塔人。 絲毫不注意過去,不擔憂未來,而僅僅使自己的現在符合理想。不管外部纏繞的事物旋渦是如何旋轉,堅持去做正當的事、接受發生的事。不斷完善自己的品格,像一個沉思者一樣反省自己過去的行為,不斷檢討和改過,為這個世界呈現一個更加優秀的你,這就是你能做得最好的事情。 134.談論美好的事物,你就生活在美好之中 讓自己覺得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是的。因為人的腦袋有一種自動的篩選功能,當歲月過去,我們往往只會記得那些令我們感動和高興的場景,尤其是當有人開始愉快地回憶過去曾經經歷的故事時,大家會想到很多開心的事來補充。 有一本書叫做《回憶我們艱難的過去》,作者回憶了一個物資貧乏、缺少娛樂、沒有任何現代的交通設備的年代,但他充滿了愉快和感恩之心。后來有雪片般的回信飛向他,和他一起回憶那段過去: “那時,吃五分錢的冰棍可以幸福一個下午,從年長的孩子那里贏回兩個包子,可以酷一個星期;那時,特希望生病,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山楂罐頭和蘇打餅干;那時,特別喜歡坐在爸爸自行車的后座上去釣魚,然后一個勁地往河里扔石子,最后換來爸爸的一頓責罵;那時,天總是很藍,空氣也很新鮮,廠區外邊的小河里有撈不完的小魚和小蝦……” 在大家共同的回憶中,那段過去好像只有快樂,只有美好的瞬間。 相信,如果作者是一種懺悔、抱怨的口氣去回憶的,可能引發的又是另一種共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