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規范化的學校教育,既能促使這些學子認真求學,也能幫朝廷沙汰一群不學無術的廢物。 連最簡單的遵紀守法,認真向學都做不到,還想去牧民一方,統兵打仗?回家做夢去吧。 定下了長安學宮附屬啟蒙學院一事,張瑞總算是得以清閑,又在長安學宮待了三四天放松心情。 期間張瑞還見了見享譽天下的海內名士孔融,不過這位名士在政治上著實是沒有什么奇才偉見。 張瑞與其聊了一刻鐘,便將其打發離去。 從頭到尾這位名士都在講禮儀,講道德,講儒家那套經典理論:“雖一介之善,莫不加禮焉。” 難怪他帶領北海官軍,卻先敗于黃巾賊張饒,后受困于管亥,更只用了短短數月就被袁譚徹底擊敗。 青州黃巾賊的戰斗力,天下有目共睹。巨寇管亥,能圍困孔融,卻被劉備只派了三千援兵就輕松擊敗。高唐一戰,裴儉率五千府兵全力以赴追殺劉備,隨便抽出一點余力就大敗數萬青州黃巾賊,斬首數以千計。 孔融能敗于這種戰力的黃巾賊,張瑞只能說腐儒那一套理論,用來修身、齊家非常周備,治國、平天下真的不合適。 不過作為建安七子之一,張瑞對孔融的文學素養比較賞識,便將他丟到了長安學宮舞文弄墨去了。 如今的建安風骨還比較正常,尚未被曹老板拐偏,還沒有人妻之好。 張瑞打算扶持一把,爭取讓新朝的文風能夠與唐詩宋詞并譽史書。補上漢賦、唐詩之間晉朝缺失的空當。 不過張瑞的清雅愜意時光并沒有維持多久,從事中郎荀彧便找到了張瑞,說道:“丞相,長安急奏,幽州有變,內閣無法作主,需丞相主持政務。” 張瑞點了點頭,忙里偷閑在長安學宮待了四五天,也該滿足了。 作為總攬朝政的大臣,總會隔三岔五的遇上一些大事。尤其亂世,政務繁多。或許要等到山河一統,才會天下無事。 什么時候張瑞閑了下來,這天下也就真正安穩了。 “讓車架準備,立即返回長安。召集各部大臣,內閣閣輔,參與幽州廷議。” 等張瑞返回丞相府時,內閣閣輔、六部中郎、副都御史、六科給事中、工信司少尹、九卿高官都已到齊。 在張瑞的改革下,三公九卿制改成了明代的六部九卿制,過渡了中間的三省六部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