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民部的提議除了能開疆拓土,增加戶籍。 北疆的安穩(wěn),互市亦將步入正軌,將會收購到大量的戰(zhàn)馬、耕牛、羊毛、皮革。 戰(zhàn)馬可以充實牧場,耕牛可以改善農耕,皮革可以制作甲胄,羊毛有利于紡織業(yè)發(fā)展,這些全將轉化為民部的政績。 所以民部官員對北疆戰(zhàn)事熱情高漲,恨不得立即越過軍政界限,指揮征西將軍府的五位中郎將帶兵北上。 但內閣還是傾向于保守,審配說道:“如今尚未聯(lián)絡匈奴右賢王去卑、鮮卑大人步度根,及烏桓各部,我軍貿然與幽州鮮卑開戰(zhàn),并不穩(wěn)妥。” 司馬芝不欲與審配爭辯,轉而看向兵部中郎王凌,問道:“若欲平定北疆,兵部能出將士人數多少?” 兵部具有調兵權,征西將軍府的五位中郎將則具有統(tǒng)兵權。 因而司馬芝詢問的對象正確無比,如果將這個問題拋給征西將軍府的中郎將們,顯然作為指揮層的諸將給不出答案。 作為五軍都督府的前身,這五位中郎將主要職責是,規(guī)劃行軍、作戰(zhàn)方案。至于能抽調多少士卒參戰(zhàn),只有兵部那里才有具體數字。 如今征西將軍府大軍分散的太過凌亂,周邊戰(zhàn)事又太多,即便王凌亦得認真盤算一會兒,方才答道:“能出徒卒兩萬,鐵騎一萬。” 司馬芝立即看向高順、徐榮等將,問道:“諸位將軍,我征西鐵軍三萬,以逸待勞,伏擊幽州鮮卑,足以獲勝否?” 雖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任何一位將軍也不敢肯定自己便一定能必勝。 但當一方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就會將勝率極大得提高。如今征西將軍府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派遣三萬大軍在平城嚴陣以待,與鮮卑一戰(zhàn)勝率極高。 因而幾位中郎將商量片刻,由高順起身回答道:“若幕府決定全力北上,諸將士必浴血沙場、馬革裹尸,誓必破鮮卑于長城腳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