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五十六章 藍玉返回-《大明福星》


    第(3/3)頁

    “讓地方官都穩當點,錦衣衛已經去鳳陽查龍興車行了,我得到的消息,這個龍興車行,制造標準不符合國家定制,出的事情不少。”

    “我也不知道,這龍興車行在朝廷的大靠山是誰,不過最好別讓我知道。回去干活吧。”

    方世玉揮了揮手,龍興車行的事情,一個商賈,地方官拿不了他了,布政使還要給面子?

    去他娘希匹的,朝廷里沒有人護著,怎么可能吶。

    三人面色平淡,絲毫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躬身應聲道:“微臣告退!”

    看著三人離開,方世玉轉身跟著一起走了出去,向著景陽宮而去。

    內宮。

    剛進屋子,方世玉便看見慶慎郡主在擺弄著一堆堆的報刊,似乎是永遠也忙不過來。方世玉上前道:“怎么?還忙不完了?”

    “殿下,漁輪還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嚴格把控,不然的話,臣妾擔心出現亂子呢。”

    “那也不能這么累啊,嫁到大明,是來享受的,那有讓你這么忙的,要不我找幾個小太監,來接手吧!”

    大明帝國日報,朝廷的唯一官方認定報刊。

    與其說是官方唯一報刊,倒不如說是代理皇帝認準的第一報刊,畢竟這玩意的報道,什么能上去,什么上不去,都是方世玉說的算的。

    可是自從報刊發行以來,慶慎的工作量越來越多,已經要到了崩潰的地步,除了大明帝國日報要她負責排版編錄外。

    其他的各地報刊,得到的一些不敢往外報的事情,都要先詢問朝廷,也就是問問請慶慎郡主,這事情能不能報出去。

    賺錢和宣傳是主要的,讓老百姓知道大明正在經歷什么,也是必要的,但有些事情,一旦報出去,就會有煽動國家統一,鼓動造反的嫌疑。

    這個帽子扣上去,那也不好辦吶。

    拿起一份報刊,方世玉道;“這么快就有人得到消息,說我要統一度量衡了??”

    慶慎郡主道:“這是臣妾寫的,統一度量衡還是很有必要宣傳一下的,臣妾遍覽天朝史書,從秦皇統一度量衡后。”

    “不過短短十幾年的工夫,秦皇崩,天下亂,戰亂不休,各地又開始自己弄自己的度量。漢朝的度量衡,自己都今天改,明天換的。”

    “官方的搖擺不定,自然成了度量衡不統一的罪魁禍首,唐宋時期還能勉強些,不過經歷了這么多年,地方上的度量衡不統一已經成了定局。”

    “唐宋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統一度量衡事件,殿下要做的是曠古爍今,臣妾自然要幫殿下多宣傳。”

    慶慎郡主臉上帶著笑容,一張俏臉煞目旁人。

    方世玉輕笑一聲道:“徐妙錦和張嫚都不知道有沒有你這個朝鮮入宮的了解天朝歷史,可惜咯。”

    慶慎臉上的笑容綻放,開口道:“妾身三生榮幸,嫁入宮廷,自然要多學一些。”

    “這樣吧,我多給你派一些小太監,讓他們幫你一起搞吧,要不然你這搞到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方世玉心中生出一絲擔憂,他還真怕慶慎這一心撲在工作上,把自己這個夫君都忘了。

    統一度量衡,對于大明新朝而言,確實是一件務必解決,急于解決的事情,當年老朱一心撲在民生上。

    他也懶得去理會度量衡這種事情。

    在他看來,老百姓吃得飽,穿得暖,度量衡什么的都不重要,為了不給各地百姓多加負擔,老朱自己在御花園種糧。

    極力限制地方進貢東西。

    可大明經歷了近三十年的洪武之治,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已經不安逸于吃飽穿暖,他們需要賺錢,白花花的銀子他們想要過上富裕的生活。

    方世玉要賺錢,統一天下度量衡,讓計量單位嚴格按照朝廷的標準,以達到更好的通商貿易交流。

    讓各地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大家吃的一樣,穿的一樣,說的話一樣,文字一樣,計量單位,時間等等一切,都有一個統一標準。

    雖然大明也有地方的方言,不過朝廷的官話還是南京官話為準。

    只有度量衡統一了,才能更好的讓方世玉對天下的物資進行調動,讓老百姓能有機會賺錢。

    賺錢也方便了。

    可以說,自從文華殿的一次商談后,不,準確的講,是方世玉去文華殿通知他們。

    歷時半個月的時間,經過各地報刊的宣傳,導讀,天下人都知道,朝廷要統一度量衡了,乃至于有報刊深度剖析度量衡統一的必要性。

    并且將此定為大明開國三十余年,最大的國策,最重要的一次改革。

    度量衡,看似微不足道,卻牽扯天下民生的方方面面。

    而方世玉這個當代理皇帝的,他也沒有要求太多,時間已經敲定,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四刻鐘。

    大明已經擁有制造鐘表的能力。

    當然,目前的能力還限于那種比人高的大鐘,不是后世的精密儀器。

    但這個突破,已經給方世玉了許多希望,度量衡的政策下發。

    各地官員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重新勘定,將地方的尺子,全數毀壞,不做存留,而方世玉要求各地重新丈量田畝。并且制定了嚴密的丈量順序,層層嚴查。

    地方量完戶部量,戶部量完錦衣衛來量,錦衣衛量完了,代理皇帝還要抽查。

    指不定就查誰身上了。

    雖然說方世玉現在住在北京,距離江南還很遠,但從北京,到南京,走海運也不過三四天的工夫就可以抵達。

    更何況,馬上就是朱元璋三年孝期了,三年孝期忌日,方世玉是要去南京吊唁祭拜的。

    趕在這個節骨眼上,地方官非但沒有搞事情,更是通過方世玉要統一度量衡的心思,推斷揣摩出了代理皇帝統一度量衡的決心。

    畢竟方世玉親口說要抽查地方的田畝,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投之,大明各地布政司,州府郡縣,開始對各種計量單位進行勘定整理后,舉一反三的向朝廷上書,希望能投其所好,得到代理皇帝的青睞。

    如果真的得到了代理皇帝的青睞,那可就真的是平步青云,登天梯了!

    工部和戶部的工作,自然是他們自己完成,作為代理皇帝,方世玉也懶得插手,最后讓錦衣衛去量一下,然后自己在找個地方抽查一下。

    大致也就可以了

    反正方世玉總不能真的去每一個村莊,挨個去查。

    如果那樣的話,他還沒查完大明各地,就要老死在路上了索性最近文華殿方面,沒有什么大事,方世玉將目光投放在青青草原上。

    北京距離草原還是很近的。

    只不過安北都護府和定北都護府,兩個都護府聳立在邊墻以外,將整個大明的版圖擴大了近乎一倍。

    “安西都護府的左都督選出來了嗎?”方世玉面色凝重的看著輿圖道

    衛宏才道:“殿下,安西都護府的左都督,七軍都督府的投票結果是江陰侯吳高、安北都護府是開國公常升,遼北都護府的左都督是永平侯謝成。”

    “哦?怎么分得,具體說說!”方世玉面色平緩,這三個左都督,如何投票,如何選出來的,方世玉全程沒有參與。反倒是三大都護府,只有常升占了個位置,其他人還窩在朝廷。

    至于說其他的,方世玉真正懷疑的是,大明朝廷這么多公爵,怎么讓侯爵先排上去了?

    這不符合常理。

    衛宏才躬身道:“殿下,各國公表決的意思是,安西都護府和遼北都護府,從侯爵選,安北都護府從公爵選,定北都護府是殿下欽定。”

    聞言,方世玉笑了笑道:“還有這個分贓法?玩的好啊干的漂亮,能玩出來個花花來!”

    方世玉輕笑一聲,好家伙,這幫人現在都學會這套,大明的公爵不算多,常升第一個去安北都護府,下一任應該就是魏國公的,然后衛國公,曹國公,嗤嗤。

    公爵就那么多家,輪流上陣,侯爵多了,拿著兩個荒蕪的地方,讓他們作威作福,也的虧他們能想出來。

    “殿下,要不奴婢去回絕他們?”

    衛宏才見方世玉發笑,還以為方世玉不喜,連忙開口。

    “算了,算了,讓他們玩吧,反正這三塊地方,安北都護府對朝廷財是至關重要的,遼北和安西,都差了許多。”

    “這樣的機會,不會持續太久,等朝廷的觸手能伸到安西和遼東,可以控制草原,都護府自然就應運裁撤了,懶得理他們,讓他們自己玩去!”

    方世玉面色平淡,清凈如水。

    看了眼衛宏才道:“梁國公有奏報送來嗎?他到什么地方了?”

    “回稟殿下,梁國公已經到了紫荊關,兩日內還京。”衛宏才直言道。

    “行了,你先下去吧,去馬淑哪,跟她說一聲,今晚我去過夜,讓她準備些酒菜。”方世玉打量一眼,從一旁拿起了奏疏,衛宏才剛剛離開。

    方世玉回頭看了眼朱元璋的畫像,面色平靜道:“老朱頭,遷都是對的啊,這次科舉,南方學子五十七人應試,北方學子只有區區二十一人,比例差距懸殊至極。”

    “如果朝廷一直留在南京,大明遲早成為只有江南半壁江山的帝國了。”方世玉咬著牙,在他手里,是即將開始殿試的名單,其中南方學子五十多人,而北方學子只有二十人。

    這恐怖的差距。

    長此以往,如果朝廷不在北方大興教育,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考取功名的話,朝廷早晚要被南方士子霸占!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井冈山市| 沙湾县| 平顶山市| 龙陵县| 福鼎市| 长泰县| 罗平县| 东明县| 依兰县| 奎屯市| 龙口市| 海伦市| 会宁县| 开平市| 南陵县| 淮南市| 永平县| 桂阳县| 广西| 无为县| 桂东县| 雅江县| 多伦县| 定日县| 嫩江县| 积石山| 武城县| 衡南县| 百色市| 游戏| 上栗县| 佛山市| 吕梁市| 新干县| 靖安县| 茶陵县| 大足县| 成武县| 芜湖县|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