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柳宗元(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大全集》


    第(3/3)頁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圣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并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2,辱于囚奴。昏而無邪,3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4以正,乃出大法,用為圣師,周人得以序彝倫5,而立大典。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范》6。”法授圣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叢于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嗚呼!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廟汲郡7,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于《易》象,作是頌云。

    【注】

    1箕子:紂王叔父,官太師。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東北),故稱箕子。2晦:隱藏。謨范:謀略。3(tuí頹):墮落。4生人:生民,百姓。5彝倫:常倫。6《洪范》:《書經》中的篇名,相傳為箕子所作,述“天地之大法”,用“五行”來解釋自然現象。7汲郡:今河南汲縣。

    箕子,是殷紂王的叔父,因勸諫紂王,被囚禁。周滅殷之后,武王將他釋放,其高尚情操歷代為人們所稱頌。碑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它的應用范圍很廣,有封禪和記功的碑文,有寺觀、橋梁等建筑物的碑文,還有墓碑。它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多用散文以記事,稱為“碑”;后一部分用韻文以贊頌,稱為“銘”或“頌”。本文只錄了柳宗元為箕子廟所撰寫的碑文,略去了“頌”。

    文章簡短而不簡單,避開了俗套的對箕子生平事跡的介紹,而是通過比干等人的對比襯托,重點贊揚他“保其明哲”的做法,并且評價說箕子能夠忍辱負重,伺機而奮起,“乃出大法,用為圣師”。此外,作者還大膽推論了箕子對未來政局變幻的設想,堪稱是波瀾再起,別出心裁,表達了自己對箕子的崇敬之情,暗含了自己要學習箕子,忍辱堅持正道成就一番大事的志向。

    后人評論

    嚴羽《滄浪詩話?詩評》:“唐人唯柳子厚深得騷學。”

    梓人傳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門1,愿傭隟宇2而處焉。所職尋引、規矩、繩墨3,家不居礱斫4之器。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眾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祿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5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闕足而不能理,曰“將求他工”。余甚笑之,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

    其后,京兆尹將飾官署,余往過焉。委群材,會眾工,或執斧斤6,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量棟宇之任7,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彼執斧者奔而右。顧而指曰:“鋸!”彼執鋸者趨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大廈,無進退焉。既成,書于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凡執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視大駭8。然后知其術之工大矣。

    繼而嘆曰:彼將舍其手藝,專其心智,而能知體要者歟?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于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為天下者本于人。其執役者,為徒隸、為鄉師、里胥,其上為下士,又其上為中士、為上士,又其上為大夫、為卿、為公。離而為六職9,判而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連率10;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11}。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嗇夫版尹{12},以就役焉。猶眾工之各有執技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舉而加焉,指而使焉,條其綱紀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猶梓人之有規矩繩墨以定制也。

    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視都知野,視野知國,視國知天下,其遠邇細大,可手據其圖而究焉:猶梓人畫宮于堵而績于成也。

    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不炫能,不矜名,不親小勞,不侵眾官,日與天下之英才,討論其大經,猶梓人之善運眾工而不伐{13}藝也。夫然后相道得而萬國理矣。相道既得,萬國既理,天下舉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跡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談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14},其百執事之勤勞,而不得紀焉,猶梓人自名其功而執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謂相而已矣。

    其不知體要者反此,以恪勤為公,以簿書為尊,炫能矜名,親小勞,侵眾官,竊取六職百役之事,聽聽{15}于府庭,而遺其大者遠者焉,所謂不通是道者也。猶梓人而不知繩墨之曲直、規矩之方圓、尋引之短長,姑奪眾工之斧斤刀鋸以佐其藝,又不能備其工,以至敗績,用而無所成也。不亦謬歟?

    或曰:“彼主為室者,儻或發其私智,牽制梓人之慮,奪其世守而道謀是用,雖不能成功,豈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繩墨誠陳,規矩誠設,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狹者不可張而廣也。由我則固,不由我則圮,彼將樂去固而就圮也,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不屈吾道,是誠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貨利,忍而不能舍也,喪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棟橈{16}屋壞,則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謂梓人之道類于相,故書而藏之。梓人,蓋古之審曲面勢{17}者,今謂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楊氏,潛其名。

    【注】

    1梓人:木工,建筑工匠。款:叩,敲。2隟(xì隙)宇:空房。3尋引:度量工具。規:圓規。矩:曲尺。繩墨:墨斗。4礱:磨。斫:砍。5直:通“值”。6委:堆積。斧斤:砍木的工具。7任:承擔。8駭:驚愕貌。9六職:指中央政府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10方伯:古代諸侯的領袖。連率:盟主、統帥。二者均指地方長官。{11}佐政:副職。{12}嗇夫:相當于鄉長。版尹:管戶口的小官。{13}伐:夸耀。{14}伊、傅、周、召:伊尹、傅說、周公、召公。{15}聽聽(yín銀):爭辯的樣子。{16}橈:彎曲。{17}審曲面勢:審查地形或器物之曲直及其陰陽面背之勢。

    本文作于貞元十七年(801)至貞元十八年(802),作者通過一個梓人“善度材”“善用眾工”的故事,與建設國家進行類比,生動形象而又自然合理地闡明了當宰相治理國家的道理。

    看此文開篇,如聊齋故事,使人不由好奇之心大盛,中間幾層轉折反復,好看之極。而一筆寫到:“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于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此乃一篇之主旨。之后遂生發援引開,論為相治天下之道,又無不一一與前梓人之事呼應,如銀梭織錦般,忙而不亂,條理井然,真好手段!收尾亦收得奇絕,力與意俱到,回味無窮。

    文章一開頭,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生動地記述了一位建設、施工指揮人才楊氏。而后借助梓人之口,描繪他指揮工匠構建大廈,運籌帷幄的舉動——“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眾莫能就一宇。”展示了梓人高超的記憶和統籌能力。

    行文至此,柳宗元筆鋒一轉,將梓人的“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與宰相的“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相對比,從中找出相同之處,而后得出“梓人之道類于相”“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的結論,即這位梓人的工作方法,可作為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的將相們效法的典范,論述細致入微且有力,讓人信服。

    最后談論為相之道,反面進行論述,指出違背事物規律的后果,作為前文的補充論證。引用孟子“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來說明人們的社會分工不同,各司其職的道理。全文文脈順暢,論證充分,言語樸實,發人深省,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細品全篇,題為“梓人傳”,卻分明是一篇大臣論,借“梓人”之題發揮,論述“為相”的道理,但又不脫離“梓人”這個主題。可以說是筆無虛文,環環相扣。文中提出好的管理者應該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細致掌握全局要領、不自尊自大,虛圖功名,不親自去做那些微小瑣碎的事情,信任下屬才能收到好的管理效果。這個道理至今仍有積極的意義。

    后人評論

    金圣嘆對文本贊不絕口,他說:“前幅,細寫梓人,后幅,細寫相道。段段、句句、字字精煉,無一懈字、懈句、懈段。”

    蝂1傳

    蝂者,善負2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3其首負之。背愈重4,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5,物積因不散,卒躓仆6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7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8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9,不知為己累也10,唯恐其不積。及其怠{11}而躓也,黜{12}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13}。茍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14},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15},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16}。亦足哀夫{17}!

    【注】

    1蝂(fùban負板):一種黑色小爬蟲。2負:馱。3卬(áng昂):同“昂”,高高抬起。4背愈重:背的東西愈來愈重。5澀:不光滑。蝂背部凹凸不平,且有粘性。6躓(zhì質)仆:跌倒。7好(hào浩):喜愛。8嗜(shì式):特別喜好。9厚其室:使其家富裕。10累:累贅,負擔。{11}怠:疲憊無力。{12}黜(chù觸):遭貶斥,被罷官。{13}遷徙:因遭貶謫而被外放。病:困苦,吃盡苦頭。{14}高其位:使其官位高。大其祿:使其俸祿多。{15}危墜:從高處墜落摔死。{16}雖其形三句:雖然他們的身軀魁梧高大,他們在名義上叫做人,但他們的智力卻僅僅相當于一條小蟲。{17}亦足哀夫:這也實在可悲啊!

    這是柳宗元貶謫永州時所作的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蟲蝂之事,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丑惡面目和心態。

    《蝂傳》的兩個部分分別扣住蝜蝂和腐敗官吏各自特點展開議論。第一部分抓住蝂善負物,喜爬高兩個特性;第二部分諷刺腐敗官僚的貪得無厭。兩部分相互對應,意理一貫,內在邏輯十分嚴密,將小蟲和官僚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用語精警,立意深刻。

    作者善于觀察生活,寫小蟲持物負重的本性栩栩如生。對于蝂的本性是貪婪,作者一步一步描寫其行為和下場:遇物輒取——貪婪的本性;卒躓仆不能起——貪婪到不惜生命;茍能行,又持取如故——本性難移;至墜地而死——貪婪的后果。

    本文雖然短小,卻像是一面明鏡,映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通過蝂的生活悲劇,對當時社會上那些仗勢欺人、恃寵而驕、得意忘形、外強中干、虛張聲勢、兇殘暴虐、追求名利地位、貪得無厭的人物加以猛烈的鞭撻,并表示了對他們的蔑視和憎恨,指出了他們必然滅亡的命運。

    文章類比恰切,過渡自然,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本文可以說是短小精悍而含義深廣,語言精練而細節刻畫非常生動,運用了渲染夸張手法而不違背生活真實,風格幽默詼諧而批判鋒利,更能巧妙確切地根據蝂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和動作特點,賦予人的性格,千載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后人評論

    吳文治《柳宗元選集》:“短短一百多字,作者便能形象地勾勒出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典型,筆鋒的深刻犀利,可說達到了非凡的境地。”

    憎王孫1文并序

    猿、王孫居異山,德異性,不能相容。猿之德靜以恒,類仁讓孝慈。居相愛,食相先,行有列,飲有序。不幸乖離,則其鳴哀。有難,則內其柔弱者。不踐稼蔬。木實未熟,相與視之謹;既熟,嘯呼群萃,然后食,衎衎2焉。山之小草木,必環而行遂其植。故猿之居山恒郁然。王孫之德躁以囂,勃諍號呶3,唶唶彊彊4,雖群不相善也。食相噬嚙,行無列,飲無序。乖離而不思。有難,推其柔弱者以免。好踐稼蔬,所過狼藉披攘。木實未熟,輒龁5咬投注。竊取人食,皆知自實其嗛6。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孫之居山恒蒿然。以是猿群眾則逐王孫,王孫群眾亦猿7。猿棄去,終不與抗。然則物之甚可憎,莫王孫若也。余棄山間久,見其趣如是,作《憎王孫》云:湘水之浟浟兮8,其上群山。胡茲郁而彼瘁兮,善惡異居其間。惡者王孫兮善者猿,環行遂植兮止暴殘。王孫兮甚可憎!噫,山之靈9兮,胡不賊旃10?

    跳踉叫囂兮,沖目宣龂{11}。外以敗物兮,內以爭群。排斗善類兮,嘩駭披紛。盜取民食兮,私己不分。充嗛果腹兮,驕傲歡欣。嘉華美木兮碩而繁,群披競嚙兮枯株根。毀成敗實兮更怒喧,居民怨苦兮號穹旻{12}。王孫兮甚可憎!噫,山之靈兮,胡獨不聞?

    猿之仁兮,受逐不校。退優游兮,唯德是效。廉、來同兮圣囚{13},禹、稷合兮兇誅{14}。群小遂兮君子違{15},大人聚兮孽{16}無馀。善與惡不同鄉兮,否泰{17}既兆其盈虛。伊細大之固然兮,乃禍福之攸趨{18}。王孫兮甚可憎!噫,山之靈兮,胡逸而居?

    【注】

    1王孫:即猢猻,猴子的別稱。2衎(kàn看)衎:和氣歡樂的樣子。3勃諍:相爭。號呶:號叫。4唶(ze責)唶:大聲呼叫。彊彊:相隨的樣子。5龁(he合):咬。6嗛(qian淺):猴類兩頰內藏食物的皮囊。7(ze責):咬。8浟(yóu油)浟:水流的樣子。9山之靈:山神,此處影射當時在位的唐憲宗。10賊:誅殺。旃(zhān沾):“之焉”二字的合音。{11}宣龂(yín銀):露出牙根肉。{12}穹旻(qióngmín窮民):蒼天。{13}廉、來:指飛廉和惡來,相傳是殷紂王的臣子。圣:指周文王。囚:周文王曾被殷紂王囚禁在羑(yǒu友)里(今河南牖城)。{14}禹、稷:夏禹和后稷,是舜向堯推薦的二位賢臣。兇:指“四兇”,相傳是被舜放逐的四個惡人渾敦、窮奇、梼杌(táowù桃務)、饕餮(tāotiè濤帖)。{15}遂:得逞。違:遭殃。{16}孽:妖害。{17}否(pi披)泰:本為《易》兩卦名。分別之惡運和好運。{18}攸趨:所向。

    柳宗元在永州期間,寫過幾篇騷體寓言,用以抨擊邪惡,這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本文由前半段的序文和后半段的騷體詩組成,通過對猿和猢猻善惡不同的品德的描對比,借此影喻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集團和以宦官、藩鎮為主體的守舊頑固勢力之間勢不兩立的矛盾斗爭。

    文章開門見山,總寫一筆:“猿、王孫居異山,德異性,不能相容。”接著用兩端文字,詳細描寫兩者不同的品行和作為,猿恬靜穩重,互幫互助,深得大家喜愛,而王孫則暴躁囂張,彼此爭奪,還糟蹋百姓的作物。由此一來,字里行間的愛憎好惡之情一覽無余。“然則物之甚可憎,莫王孫若也。”為后文的騷辭作鋪墊,水到渠成。

    后半部分借前文的序發揮,進一步陳訴自己的諷刺之意,具體寫王孫的危害,同時頌揚進步勢力的高尚情操,并發出感慨:好人壞人不能共處,小人得逞君子就會遭殃。無情地鞭撻了頑固守舊勢力排斥異己、禍國殃民的種種罪行,體現了作者“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喻而已”的文學主張。

    文末一句“噫,山之靈兮,胡逸而居?”對妍媸不分、縱惡為非的最高統治者提出嚴正的責問,表現了一個失敗的改革者難得的信心和勇氣。

    后人評論

    黃庭堅:“子厚《憎王孫文》,以猿喻君子,王孫喻小人,有意呼用君子而去小人也。”

    哀溺文(節選)

    永之氓咸1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2,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3。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4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5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

    1咸:都,全。2濟:渡河。3不能尋常:不過七八尺遠。尋常:計量單位,古代八尺為尋,十六尺為常。4號:大叫。5且:將要,將近。

    本文通過記敘一個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錢財而被淹死的故事,諷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進而警告一些貪財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頭,必然葬身名利場。

    本文非常簡單有力,可謂是惜墨如金,但描寫人物心理卻絲毫不遜。最為突出的特色,就是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刻畫了溺死者要錢不要命的心態,使全文敘述相當精煉,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傳神。

    正面描寫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行動描寫,“盡力而不能尋常”,暗示錢的累贅;二是語言描寫,“吾腰千錢,重,是以后”,說明他明知關鍵在錢,卻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寫,兩次“不應,搖其首”,說明他要錢不要命,至死不悟。

    側面烘托也是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反襯,“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從而反襯他今日“盡力而不能尋常”的反常行為;二是對比,將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與本來游水本領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達彼岸進行對比;三是用“己濟者”的呼號,從側面揭示他的蒙昧。

    這是一篇寓意深刻,文風辛辣的小賦。“哀溺”原本是哀嘆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嘆那個至死還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對錢財的貪婪使他喪失了對生命的顧及。但這些卻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從而表達了其對官場貪圖名利者的擔憂與諷刺!

    后人評論

    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河東先生全集錄》卷三:“柳先生以騷詞發抒憤懣,而教戒愚焉,蓋三百篇之遺也。其可錄者最多,而《哀溺》《招賈》其卓卓尤著者。”

    吊屈原文

    后先生蓋千祀1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汩羅兮,擥蘅若以薦芳2。愿荒忽之顧懷兮,冀陳辭而有光。

    先生之不從世兮,惟道是就。支離搶攘3兮,遭世孔疚4。華蟲薦壤兮5,進御羔褎6。牝雞咿嚘兮,孤雄束咮7。哇咬環觀兮,蒙耳大呂8。堇喙以為羞兮9,焚棄稷黍。犴獄10之不知避兮,宮庭之不處。陷涂藉穢兮,榮若繡黼{11}。榱折火烈{12}兮。娛娛笑舞。讒巧之嘵嘵兮,惑以為咸池{13}。便媚鞠恧兮{14},美愈西施。謂謨言之怪誕兮,反置瑱而遠違{15}。匿重痼以諱避兮,進俞緩之不可為{16}。

    何先生之凜凜兮,厲石而從之{17}?但仲尼之去魯兮,曰吾行之遲遲。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議夫子兮,曰胡隱忍而懷斯。惟達人之卓軌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從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視其覆墜{18}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窮與達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義。矧先生之悃愊兮{19},滔大故而不貳。沉璜瘞珮兮{20},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文章。托遺編而嘆喟兮,渙余涕之盈眶{21}。呵星辰而驅詭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揮霍{22}夫雷電兮,茍為是之荒茫。耀姱辭之朗兮{23},世果以是之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獨蘊憤而增傷。諒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24}。忠誠之既內激兮,抑銜忍而不長。羋{25}為屈之幾何兮,胡獨焚其中腸?

    吾哀今之為仕兮,庸有慮時之否臧{26}。食君之祿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風{27}之不可去兮,懷先生之可忘!

    【注】

    1祀:年。2蘅若:杜蘅、杜若,兩種芳草名。擥(lan覽):執,舉。薦:祭獻。3搶攘(rang嚷):紛亂的樣子。4孔疚:內心很痛苦。孔,甚。疚,病患,痛苦。5華蟲:即山雞,雄性尾巴長,羽毛美麗,此指繡著山雞圖案的古代禮服。薦壤:獻給土壤。6羔褎(xìu袖):普通的服裝。7咿嚘(yiyou伊優):象聲詞,雞鳴聲。咮(zhou咒):鳥嘴。牝雞二句,借母雞司晨、公雞束口喻賢者吞聲、小人昌言。8哇咬:淫歌。大呂:樂調名,借指高級的廟堂音樂。9堇(jǐn緊):烏頭。喙:烏嘴,與堇皆有毒植物。10犴(àn岸)獄:牢獄。犴,一作“岸”,古代鄉亭的拘留所。{11}繡黼(fǔ府):華麗精美的服飾。{12}榱(cui催)折火烈:房屋的椽子摧折焚燒。榱:屋椽屋桷的總稱。{13}嘵(xiāo消)嘵:爭辯不休。咸池:周代六舞之一,相傳為堯時的樂舞。{14}便媚:逢迎諂媚。鞠恧(nǜ女去聲):彎著身子不顧廉恥。恧:慚愧。{15}謨言:有謀略的話。瑱: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用來塞耳的玉。{16}痼(gù固):經久難治之病。俞緩:俞跗、秦緩,古代良醫。{17}厲:同“礪”,磨。石:古人用以刺穴治病的金針和石針。{18}覆墜:指國家敗亡。{19}矧(shěn審):況且。悃愊(kǔnbì捆碧):至誠貎。{20}璜、珮:皆美玉名。瘞(yì意):掩埋。{21}遺編:屈原遺留下來的作品。渙:水盛貌,這時指眼淚流淌。{22}揮霍:指揮的意思。{23}姱辭:麗辭。(tang躺)朗:日不明貌。{24}諒:料想。望:或解作怨望。{25}羋(mǐ米):春秋時楚國祖先的族姓。{26}否臧:俗作臧否,猶言好壞、得失。{27}媮(tou偷)風:茍且偷安的淺薄風氣。

    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雪上加霜的是,還未過長江,又接到改貶永州司馬的詔令,受到更為沉重的打擊。在赴永州途中,他懷著悲憤的心情由洞庭湖上溯湘江,來到汨羅江畔憑吊屈原,滿懷激情寫下這篇《吊屈原文》。這篇文章和賈誼的《吊屈原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作為騷賦的續篇,足以彰顯柳宗元在辭賦創作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文中一方面鋪述屈原時代楚國的政治混亂,黑白混淆,是非顛倒;一方面頌揚屈原“厲石”以求“重痼”,“服道守義”,“滔大故而不貳”的堅貞意志。顯然,文中寫的政治環境,正是柳宗元所面臨的黑暗現實,而屈原的精神和意志,也正是他自己的秉賦,吊屈原正所以自吊。

    柳宗元對打擊迫害屈原的守舊貴族勢力進行了猛烈抨擊,揭示了他們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丑惡嘴臉,并刻畫出屈原正直純潔、堅貞不渝的內心世界,熱情歌頌了屈原至死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即便被貶于遙遠的蠻荒之地,仍然把眼光注視到人民:側耕危獲茍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勞。當“民之增勞”,他動之以哀情。“先生(屈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文章。托遺編而嘆喟兮,渙余涕之盈眶。”表達了作者對屈原異乎尋常的敬仰和懷念。

    文章借古諷今,“吾哀今之為仕兮,庸有慮時之否臧”,對當時從政之人不辨政治是非進行了公開批評。全文采用屈原辭賦的形式,悼念屈原,感嘆自己,聲長而語悲,追悼逝者和哀傷自己,兩種曲調交織在一起,這是柳宗元的獨具匠心,也是他當時情感的真摯顯露。

    后人評論

    祝蕘《古賦辯體》卷一:“愚謂子厚三吊古文,皆本于《騷》,而用比賦之義為多。然吊屈原文意最佳。”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德市| 淮安市| 万载县| 广东省| 黄冈市| 万源市| 南城县| 玛曲县| 彭山县| 玉山县| 五家渠市| 黄大仙区| 广州市| 汽车| 宿州市| 扶风县| 东港市| 四子王旗| 澄城县| 扬中市| 灌阳县| 和政县| 金溪县| 济阳县| 余江县| 娄底市| 都江堰市| 容城县| 延津县| 炎陵县| 五华县| 福贡县| 弋阳县| 饶河县| 海门市| 南川市| 张家川| 栾川县| 景东| 建阳市|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