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大明文魁》
第(1/3)頁
學功書院,有貞學院。
學院外間的匠作房里,五十余名三年生正在匠作房里聽著幾位頭發花白的老匠人傳授技藝。
這是一等獨特的授藝方式。
因為在華夏上千年來,匠作手藝的傳授除了匠戶家傳外,都是師傅帶學徒的模式。
上千年來都是如此,比如學徒先給師傅免費當三年勞力,端茶送水洗衣做飯等等,還需要任打任罵,美其名曰磨練考驗心性。
第三年以后師傅才可以教授徒弟一些粗淺手藝。
當然教到什么程度,必須看師傅自己愿意與否及徒弟領悟程度,有句眾所周知的俗語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師傅教徒弟都必須要留一手,甚至故意帶你走些彎路,讓你沒那么快學會技藝。
徒弟除了一開始侍奉師傅如此,到了最后還必須給師傅養老送終等等,直到自己當了師傅才能熬出頭來。
當然這一套傳授方式流傳下來,自有他的道理,輕易指責不好。
但在有貞學院則是不同,學院院長趙士禎從各地請來資深的老匠人,給予同等于精一學院舉人老師的優厚待遇。
然后由這些非凡的老匠人們手把手地教授學生們匠作的手藝,教授中由學院正副院長,以及學生們進行評分,能者留,不能者下,再加以優厚的待遇如此就不會有藏私的事了。
當然優厚的待遇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尊重和地位。
林延潮任山長時就制定了這一套規矩,總而言之必須形成尊重老師的風氣,無論這位是老師是教授經學的讀書人,還是匠人。
明朝的匠戶的子孫多不愿承襲父業,為何?
因為地位低微,勞役繁重,故而匠戶的逃亡更甚于軍戶。
拿今日一直吹噓的日本匠人文化而言,也是因為一名匠人無論作為任何職業,都能得到人的尊重和敬佩。
因為如此,他們也會對自己的職業更加熱愛。
初時讓這些學生們向匠人行拜師之禮,他們還不太愿意,但書院規矩之下,學生們還是造著作了。
如今林延潮入閣,在新民報上即言士農工商平齊,學院眾學生方知道林延潮的用意。
現在眾三年生們正聚在一處看著幾位資深匠人教授打造銀錢的方法。
幾位匠人中一人是出自寶源局的老匠人,是院長趙士禎親自聘來的。
寶源局隸屬工部,專司朝廷鑄錢之事。
后世人誤以為明朝沒有制作銀幣之法,其實不然。
比如天子登基后即鑄新錢,新錢是模仿嘉靖通寶所鑄名為萬歷通寶。
萬歷通寶多是銅錢,銅錢里寫有一個厘字,也就是值銀一厘。
除了銅錢還有少量銀錢,銀錢有二錢、四錢、五錢、八錢、九錢之分。
自天子祭出了礦監稅使這大招后,派礦監到云南催辦開采銀礦,繳上來的銀子也拿來鑄錢,這些銀錢制作得相當精美,故而很少用作流通之用,只是拿來賞賜親信大臣。
當然這也是市場劣幣淘汰良幣。
好的錢幣大家都是拿來收藏,至于劣幣都恨不得立即出手,故而流通的都是劣幣。
眾學生看著匠人新打造出爐的銀幣,不由嘆服。
趙士禎,徐光啟拿起林延潮給他們的佛朗機人的十字銀幣,相較之下明朝匠工不遜色于他們。
“徐院長,你看我們的銀幣四面平整,并無絲毫凹凸不平之處。”
徐光啟點點頭道:“正是如此,幣面完整如此,就可以免除有奸人刮去偷藏之弊。”
趙士禎道:“銀錢藏奸有種種手段。這兌換銀錢除了仔細稱量后,還要仔細看成色,以防著別人摻入鉛銅等等,故而十分繁瑣。但由此類品相完好的銀幣,稍有缺損他人一看即知。”
徐光啟道:“趙院長說得沒錯,我記得這黃銅銀有七黑八灰九轉青,九五成時色還清之說,而紅銅銀也有七黑八紅九帶白,九五成時還原色之說。每年由江南貢入內庫的金花銀,就是足色帶金花的黃銅銀,其余似庫銀等成色都不如了。”
“不知閣老鑄銀幣要多少成色?”
趙士禎笑著搖了搖頭道:“哪里能如金花銀一般,但也不可太差,閣老的意思需用銅用上好的黃銅,銀八銅二如此。”
徐光啟疑道:“那官價多少?”
趙士禎道:“閣老的意思,八錢銀二錢銅的銀幣,值銀一兩。”
徐光啟不由嘆道:“閣老此舉既心懷社稷,又體恤黎民啊!”
趙士禎聞言也如此點了點頭。
為何徐光啟會發此感嘆呢?
其實制銀錢與制銅錢都是一個道理。
明朝準確來說是白銀采用稱量貨幣,銅錢則采用銅本位制。
要知道明朝每位皇帝剛登基以后,首要大事就是鑄錢。
明朝有兩個朝代的銅錢質量特別好,一個永樂通寶,一個則嘉靖通寶。
這都是明朝國勢極強的時候,
嘉靖通寶有些好錢,用的是滇銅,而且含銅量達九成。
永樂通寶也不用說,倭人特別的喜歡,不然織田信長也不會將永樂通寶的圖樣繡在了部隊的旗幟上。
而嘉靖錢更好,在民間交易上,嘉靖通寶甚至可以四百文兌換銀一兩。
其余則要六七百文兌一兩,有些朝代甚至只值八九百文一兩。
為何好壞差距這么大,就在于鑄錢的含銅量和做工上。
比如五成銅與六成銅的銅錢在民間交易價格自是不同,但官價都定八百文兌一兩白銀,
誰說得算?
什么叫法償性?
因此有的皇帝登基后,國庫不富裕的,就將錢鑄得稍差一些,含銅量稍低一些來割羊毛了。
不僅明朝如此,漢朝時用莢錢取代秦朝的半兩錢,有種五分錢只有半兩錢五分之一重,但也稱作半兩錢,
不僅國情如此,古羅馬銀幣最低也至百分四。
而林延潮定這八成銀兩成銅的標準,被稱為既心懷社稷,又體恤黎民也是由此而來了。
七成銀就有些割羊毛了,而八成銀正好,對于老百姓而言也是便利的,因為對他們而言,少了火耗的費用。
州縣的火耗是多少?
有良心的地方官員,一兩銀收兩至三錢,沒良心的地方官員,一兩銀收四至五錢的都有。
而銀錢一出,等于明朝中樞將鑄幣權收到了手里。
事實上銀錢改革也算迫在眉睫,商品經濟不發達時,如秦漢朝時,可以銅錢作為主要流通貨幣。
到了宋明朝時,銅錢則不夠用了。
曾有句詩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若一個人真有十萬貫錢,別說騎鶴上揚州,必須騎輛挖掘機去揚州才行。
明朝時,特別是萬歷年間,商品經濟已經十分發達,交易動則多少多少白銀,抱著一大捆一大捆銅錢買東西已十分不便利。故而大面值白銀才成為了主要流通貨幣。
而西方商品經濟發達到一個地步,則使用價值更高金幣為流通貨幣。
再以明朝日本而言。
明朝缺銀,不僅因產銀數量少,主要商品經濟發達,民間用白銀計價已是十分普遍。而倭國則不然,他們并不富裕,民間交易使用主要還是小面額的銅錢,而金銀比較少。
更重要是明朝實行一條鞭法,民間一切以白銀繳稅。
當時明朝地方官員為了政績甚至連銅錢都不愿收,導致民間百姓兌換白銀極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溆浦县|
抚顺市|
定安县|
龙海市|
岱山县|
承德市|
桐柏县|
台湾省|
龙门县|
万源市|
墨玉县|
开鲁县|
江永县|
嘉黎县|
乳源|
抚松县|
和平县|
隆安县|
西乡县|
南投县|
金华市|
观塘区|
遂川县|
桑植县|
贵定县|
五家渠市|
麟游县|
弥勒县|
孟州市|
宁海县|
乐安县|
蒙城县|
枣强县|
宽城|
平邑县|
卫辉市|
香格里拉县|
珠海市|
林西县|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