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包括班里任何同學,甚至自己的父親,不管他們做什么事、說什么話,都從心里懷疑。 他覺得:如果信任他們,說不定哪天他們就會利用其信任加害自己。 心理專家分析小劉具有偏執型人格障礙,又稱妄想型人格。 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將周圍的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 易產生病態嫉妒。 過分自負,若遇挫折或失敗則歸咎于人,總認為自己正確。 好嫉恨別人,對他人的過錯不能寬容。 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合理的“權力”或利益。 忽視或不相信與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通過說理或事實改變其想法。 至少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 如何治療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一般都否認自己有人格障礙,認為醫生在胡說、想害他,而不肯好好配合醫生,使得醫生無法介入治療。 治療偏執型人格障礙越早越好,患病初期的調節是很關鍵的。 調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條。 自覺地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 良好的人際環境能使患者有良好的溝通與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減少敏感多疑。 父母、教師對青少年患者不要輕易地責備、侮辱,彼此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相互尊重。 經常進行溝通,并減少或避免不良刺激。 學會自我暗示調節法。 每天默念一次類似“一個人固執多疑,不利于人際交往。 要改掉固執多疑的缺點,要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要積極地去理解、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別人能干,不要高傲自大,不要成天懷疑別人在搞鬼,否則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煩惱……”之類的話。 最好能在大腦皮層興奮性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寢前默念。 堅持一段時間后,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許多異常人格特征就會得到緩解,甚至會有明顯的改善。 學會用自我分析法。 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觀念,逐步消除異常人格特征。 例如,每當出現對他人懷疑或有敵意的想法時,就要自我分析一下是不是卷入了“信任危機”或“敵對心理”的漩渦之中。 如果還是不知不覺表現了偏執行為,事后應抓緊分析當時的想法,找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防止再犯。 若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應及時求助于醫生,輔以藥物治療。 抗精神病藥物有一定療效,但必須聽從醫生的囑咐。 最好同時結合上述心理調節方法。 什么是分裂型人格障礙? 著名的數學家和經濟學家、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盡管在科研事業上出類拔萃,然而他卻是一個人格障礙患者。 他性格孤僻內向,成天關在小房間里研究東西,幾乎談不上有社會和人際交往。 他為人沉默寡言、興趣索然、生活隨便,給人一種“古怪”的印象。 40歲左右才在家人催促下結了婚。 后來逐漸發展到產生幻覺的地步,竟差點親手斷送了自己孩子的性命。 他所表現出的這些人格特征,心理學上稱之為分裂型人格障礙。 分裂型人格障礙是比較常見的人格障礙。 專家指出,這種類型的人約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 分裂型人格障礙的人很難適應人員眾多的場合和需要交際的工作,比較適合人少的工作,如圖書館書庫、山地農場林場等。 分裂型人格障礙很容易讓人和“精神分裂癥”混為一談。 一般認為,分裂型人格障礙容易誘發精神分裂癥,但并沒有確鑿的證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