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生活篇 第十二章 教子與育兒--愛的教育2-《超值金版-心理學常識1000問》


    第(1/3)頁

    生活篇    第十二章    教子與育兒--愛的教育2

    案例二:小華剛入小學時天真活潑,認真好學,家長沒有過多操心。

    后來,為了讓他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家長把他送到了一所重點小學,以為孩子會更加好學,成績會更好。

    可結果恰恰相反,過去小華回到家里總是自覺地先做完作業,然后才去玩,可現在常常望著作業發呆;過去回到家里總是滔滔不絕地與父母講同學、老師和學校的各種趣事,而現在變得沉默寡言。

    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小華對上學的恐懼也逐漸增強,于是經常逃學、生病,讓家長十分苦惱。

    上述兩個例子中,孩子的問題就在于“學校恐懼癥”。

    學校恐懼癥是兒童恐懼癥中的一種,主要表現是:害怕上學,害怕參加考試。

    如果強迫恐懼癥兒童去上學,他們會產生焦慮情緒和焦慮性身體不適,如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嘔吐、便急尿頻等;如果同意他們暫時在家休息,焦慮情緒和不適癥狀很快就會得到緩解。

    孩子怕上學,可又深知不上學不行,于是內心產生了解不開的矛盾,很容易表現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嘔吐、便急尿頻等身體不適癥狀。

    如果此時家長把孩子當成病人,會使孩子形成習慣反應,同時會給孩子“有病”的消極心理暗示,逐漸形成虛弱自我意識,易使孩子失去自信,不利于他們心理的健康成長。

    如何克服兒童的“學校恐懼癥”?

    要克勤克服兒童的“學校恐懼癥”,首先要了解引起癥狀的原因。

    引起學校恐懼癥的原因很多,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主要在于孩子的性格缺陷,如膽小多疑、過于謹慎敏感等。

    外因有二:一、家長的溺愛,致使孩子獨立性差,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二、家長、老師對孩子期望過高,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而逐漸使其形成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因而害怕學校、不想上學。

    家長在確定孩子患上學校恐懼癥后,就應幫助孩子重塑自信,讓孩子確信自己沒病,是個十分健康的孩子。

    要積極幫助孩子克服學校恐懼癥,但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可按孩子的恐懼程度由輕到重實施以下步驟:

    首先,請同學或請老師來家里輔導孩子。

    其次,家長先陪孩子在教室學習,然后讓孩子自己在教室學習,逐漸讓他在教室和幾個同伴一起學習。

    再次,讓孩子在教室由老師單獨輔導,或在教室和幾個同伴一起聽老師輔導。

    最后,讓孩子在教室正常上課。

    怎樣與孩子一起學習?

    讀書、看報。

    在讀書看報時,父母還要談談自己的認識。

    讀書過程中養成劃出重點、剪貼感興趣的文章和記讀書筆記等閱讀習慣,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讓孩子喜歡上讀書、看報。

    小型家庭智力競賽。

    進行競賽的方法多種多樣:必答、選答、搶答;口述、手寫、動作;記分、淘汰、小獎品。

    活動還可以針對孩子在學習中的弱點進行練習,激發學習興趣。

    家庭辯論活動。

    生活中有許多現象、問題是父母和孩子都感興趣的,但看法未必一樣,就此開展辯論活動,各抒己見,也是項不錯的活動。

    如果在家庭中形成討論、辯論的風氣,每個家庭成員的水平都會提高,還能矯正有些父母一人說了算的不民主作風。

    智力型家務勞動。

    所有的勞動都有明顯的智力因素,如:飯,怎樣做能節約時間?

    菜,怎樣做才好吃、好看?

    大掃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拖地板,怎樣才能擦干凈?

    等等。

    向孩子請教。

    父母應有向孩子學習的意識,有些知識父母可以直接以孩子為老師。

    比如,孩子的英語學得更好了,父母可以多請教請教孩子,這樣更會提高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發現自己不能回答你的問題,孩子就會很自覺地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難道不比聽寫、默寫更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嗎?

    如何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提起讓孩子“做家務”,現在的家長大多數的反應都是不以為然地“哦”一聲,心里想著不知道有多少比做家務重要的事情等著孩子去學,哪有時間做這種事情?

    可是,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問相同的人群,“你想培養出一個具備責任感的孩子嗎?”

    反響就會大不相同。

    其實,做家務,是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自信心與責任感的絕佳辦法。

    從小就干家務活兒的孩子長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務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顧好自己。

    他們從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價值,每完成一項工作是多么讓人快意。

    然而這僅僅是理想狀況!做家務對孩子來說往往不過是一種新游戲,所以要很新鮮有趣才行。

    很多小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會非常興奮地幫忙整理玩具,幫媽媽擺餐桌、掃地、倒垃圾,但一旦他們發現這些家務在重復、很無聊,他們就會躲得遠遠的,對你的要求充耳不聞,完全不考慮自己作為家庭成員還有什么“義務”。

    其實,除了家務事不像孩子的其他游戲那樣有趣之外,造成孩子們排斥做家務的原因往往來自父母本身。

    我們在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總免不了擔心孩子會幫倒忙。

    這種擔心無意識地通過我們的語氣和態度以及不耐心透露出來,讓孩子覺得他們的幫助是不重要的、附加的。

    比如,孩子動作慢一點,我們就會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尤其是當我們著急的時候,總是說:“算了,讓我來吧,這個你做不了!”

    甚至我們在幫孩子們整理他們亂七八糟的玩具時,也會在他們面前展示出:你看我比你快多了。

    所有家務活兒成年人都會輕而易舉地完成,這就讓孩子覺得幫忙只是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似的。

    而孩子們都是敏感的,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夠非常清楚地感覺到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是否真的被需要。

    如果他們看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被肯定,自然也就喪失了對這件事的興趣。

    為什么過去年代的孩子很小就會做家務?

    因為過去年代的孩子,爸爸媽媽需要他們的幫助,沒有他們根本不行,這讓他們感到自己很重要。

    所以一個5歲的孩子會照顧2歲的小弟弟,幫媽媽掃地,幫助媽媽擰衣服,沒有一句怨言。

    雖然這么多的家務會讓一個孩子感到疲憊,但是這也會使他建立一種自信--我在這個家里是重要的,家里沒有我不行!瞧瞧今天,沒有什么兄弟姐妹,大都是獨生子女。

    餐具也不是很多,衣服都放進洗衣機里,地面也很干凈。

    那么,今天學做家務又有什么意義呢?

    學做家務可養成勤儉的美德。

    讓他們懂得每天吃的糧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學習用的文具等,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都是父母的血汗結晶,從而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道理,養成勤儉的美德。

    學做家務可以增強孩子對家庭、對社會的義務感和主人翁精神。

    孩子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可學會戰勝困難的科學方法、培養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堅強意志;能逐步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對父母、對家庭負有責任。

    學做家務也是鍛煉身體的一種好形式。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勞動發展肌肉。”

    孩子處于精力旺盛期,能量過剩,一般情況下,孩子在無事可做、有點坐立不安時,即是尋找消耗能量的時候到了。

    如果這時父母能引導孩子把能量消耗在勞動中,適當安排一些家務勞動,讓其筋骨得到伸展,精力得到消耗,孩子就會覺得很輕松、愉快。

    父母掌握利用好這個規律,時間久了,孩子還會養成自覺做家務勞動的習慣。

    如何想辦法讓孩子做家務?

    如果誰想讓自己14歲的孩子習慣于幫忙做家務,父母必須在他2歲的時候就慢慢滲透這種習慣。

    在此父母需要牢牢記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把家務做成技巧嫻熟的藝術。

    孩子是不是以最快的速度把餐桌擺得井井有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兩三歲的孩子能慢慢學會怎么樣來布置餐桌,能夠在自己勞動后繞著桌子走來走去,體會勞動的快樂。

    2.鮮感和持久度之間找到平衡。

    是讓孩子總是幫忙做同樣的事?

    還是讓孩子每天自由選擇?

    這里需要有一點點微妙的體會。

    一方面變化當然會給人帶來樂趣,使之了解不同方面的知識。

    一個4歲的小孩兒一會兒是浴室專家,可以找到他的手巾和香皂,一會兒又成為美廚助手,認識各種蔬菜和瓜果。

    3.對孩子們的所作所為太吹毛求疵。

    如果孩子們把勺子塞到了糖罐里或者是把碗打碎了,都沒有那么糟糕,他們必須有機會去發現和接受不完美的地方,并且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對于小孩子人們當然可以提醒:“你給花兒澆水了嗎?”

    或者如果孩子忘記了,大人也可以偷偷地給花澆上水。

    4.學會給孩子一些夸獎!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是對他說:“真不錯,這一周你已經是第三次自己刷牙,并且把小白牙刷得這么干凈了!”

    如果孩子幫你倒垃圾,你可以把他摟到懷里說:“這些天你幫我倒垃圾,媽媽很高興。”

    5.適合孩子做的家務。

    如果你打算用收拾房間來訓練孩子的責任感,那你很可能會碰壁。

    原因是如今孩子都有太多的玩具,而通常都沒有很合適的玩具箱。

    晚上他們會很疲勞,但是又不想上床睡覺。

    這種情況下你最好不要勉強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

    你可以這樣說:“你先在廚房里幫我忙,晚一點我再幫你一起收拾玩具。”

    總之,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自信心與責任感的一個好辦法就是給孩子布置一些適合他們干的家務勞動。

    合理的做家務的年齡是大約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開始幫忙把碗擺上餐桌;3歲的時候試著倒垃圾;4歲時可以掃一掃地……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消費?

    星期日,俊俊爸媽決定帶俊俊到公園玩,出發前,俊俊聽見媽媽對爸爸說:“準備多些錢!”

    爸爸說:“就在市里,花不了多少錢。”

    俊俊急忙說:“爸,只要1000元就可以,買門票,到酒店吃飯,吃完再去逛超市,買我喜歡的超人。”

    俊俊爸聽了為難地說:“爸爸一個月的收入才2000元,你一天就要花掉我半個月的工資,剩下的1000元怎么支撐家里的開銷啊?”

    現代社會商品信息多、變化快,處于生長發展中的青少年分辨力不夠,自制力弱,容易養成不良習慣,所以家長需要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消費。

    首先,應該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和開支。

    這有助于孩子克服攀比心理和亂花錢的毛病,樹立“適度消費”的觀念。

    要使孩子認識到自己還沒有真正通過勞動為社會、為家庭創造財富,衣食住行和接受教育要靠父母負擔,所以沒有理由在生活消費上提出過高的要求。

    父母對于孩子的不適當要求,家長要敢于說“不”。

    其次,培養孩子節儉的美德。

    讓孩子明白“人窮未必志短,有錢未必有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齐河县| 栾川县| 寿光市| 昌平区| 江油市| 江山市| 班戈县| 陈巴尔虎旗| 青海省| 长乐市| 雷州市| 吴忠市| 杨浦区| 凤凰县| 阿图什市| 奈曼旗| 永康市| 常州市| 灵台县| 印江| 房山区| 邢台市| 汤原县| 顺义区| 丰宁| 清徐县| 抚顺县| 云南省| 海南省| 临湘市| 广元市| 绥滨县| 怀仁县| 德州市| 博乐市| 新龙县| 德州市| 侯马市| 维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