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范應期走的并不是正規的科舉路子,是以捐糧的方式進入北京國子監讀書學習,從而避開了競爭極為激烈的浙江鄉試。 他先是在順天鄉試拿到了一個監生舉人名額,而后接連參加會試,終于在本屆會試高中一百九十三名貢士。 范應期雖然不是官宦子弟,但亦有著令人羨慕的政治資本。跟著楊博和張四維的蒲州老鄉關系一般,他出身于浙江湖州府烏程縣,跟吏部左侍郎董份是烏程縣老鄉關系。 正是有著這一層親密的關系,范應期在國子監讀書期間沒少造訪老鄉董份,已然是為著將來進入仕途做準備。 范應期是一個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卻是沒少給董份送禮。 董份對這個同鄉后輩亦是有提攜之意,剛是在放榜不久收到了一份厚禮,故而才會如此花費大力氣想要將范應期推上狀元的寶座。 雖然將范應期的名字放在第一備選,嘉靖不一定會欽點范應期為狀元,但卻無疑會讓到范應期有著更大的機會。 林晧然聽到“舉賢不避親”,這才恍然大悟,終于知道董份為何剛剛會突然推薦那份僅算是中上的試卷,敢情自己這個門生范應期跟董份是最親密的同鄉關系,董份是有意提倡這個老鄉了。 眾人一聽,雖然覺得董份的做法太過于赤裸裸,卻是連自己的臉面都不顧了,但沒有人站出來進行反對。 畢竟董份是掛銜工部尚書的吏部左侍郎,不僅是地道的詞臣出身,而且已經輪值于西苑,離入閣僅僅一小步而已。 現在董份擺明有意提攜同鄉范應期,秉著和光同塵的為官準則,大家還是愿意賣給對方一個面子。 徐階似乎是樂見其成,正想要點頭應承下來,結果一個聲音突然堅定地道:“我反對,范應期當不得這個第一備選!” 嚴訥等人一聽,臉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抹苦澀之色。 站出來公然反對的正是林晧然。雖然范應期若是出任狀元的話,會讓到他跟董份的關系更加親密,但不論是為了公道,還是給另外二百九十九名門生一個交待,他都有理由站出來旗幟鮮明地反對。 董份跟林晧然的關系原本還算不錯,只是看到林晧然竟如此不給面子,卻是當即反唇相譏地道:“林侍郎,你莫不是要舉薦你的高州同鄉不成?” 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