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是一年新年。 沈策是長房長孫這一脈僅存的后人,沈家在澳門的老房子,完全交付到沈策和昭昭手里。他在藏品樓的天臺,修了一個樓上小樓,建了個比小樓和蒙特利爾花房更大的花房。昭昭提前放了花匠幾天假,春節期間,她照顧這些花。 年夜飯前,不知誰先提得主意,要大家在花房吃。 新年家中無外人,沈家男人們搬桌子挪花盆,女人們端菜,擺了數桌,長房人最少,只有沈叔叔和昭昭媽媽,還有沈策和昭昭。四人湊不成一桌,和老人家們合并了。 這桌人輩分大,理所當然成了全家人敬酒的對象。 昭昭吃了沒幾筷子,一頓飯環繞在身邊的都是:“小舅奶奶,小叔奶奶……”她只盼著大家長得慢點,不要沒等到三十歲,就被叫太奶奶。 “過去這春節不□□節,叫歲首,叫元旦,”老管家夫婦同樣在這桌,老管家見合家歡場面,高興了,聊講起來,“1914年時候,大家剛脫離了清政府,都一股腦的想除舊革新,當時的內務部就說,日后要管農歷初一□□節,端午叫夏節,中秋就是秋節,冬至是冬節。原來的‘元旦’挪給陽歷一月一日了。你看這叫了快一百年,都習慣了。” 話匣子打開,這桌老人全收不住了,聊上世紀,聊沈家初到澳門時的光景,聊到回歸前后的變化。沈叔叔想到沈家搬來澳門的初衷,感慨萬千:“我和寶盈相識,就是因為澳門開放了牌照。你看現在胱械荷隙噯饒鄭橋普輾趴蠼ㄆ鵠吹摹2蝗菀裝。17溝澆裉臁! 沈策聽得多,不大說。 時間晚了,老人家回房休息,這里剩下一群年輕的。 小孩子們圍攏上來,照父母們的囑咐是:這是家里最新的一對新人,婚宴在元宵節。今晚大家先預熱,尤其小孩子要圍攏著,給他們添福添喜。眾人焦點在他們兩個身上,聊著說著,提到昭昭辨香的本事。 沈衍就勢起哄,讓大家搬花來,好好試試“沈家新媳婦”的功力。 她被人以圍巾圍住眼睛,露出口鼻。 起初,大家守規矩,搬來的都是花,禾雀、山茶、鶴望蘭,鹿角海棠等等……后來蘆薈搬上場,文竹端上來,仙人掌都要試試。可惜沒有分毫難度,凡有味道的,昭昭一聞即中。 “最后兩個。”沈衍想到奇招。 她靜候。一個盆栽被搬來,放到地面上。 “伽藍。” 沒懸念,猜中。 “最后一個。” 這回奇怪,沒有花盆落在地上的動靜,或是人抱來小盆栽的腳步聲。很淺的,熟悉的香氣,她心漸澄澈。 “沈策。”她伸手,摸到男士襯衫的前襟,確認了。 滿室笑聲回答了她,昭昭解開圍巾,對上他含笑的眼。 “為什么不夸我?”她把圍巾遞給他。 “意料之中。”他答得理所當然,辨不出就不是沈昭昭了。 梁錦珊算開了眼界,直呼神奇。 “夫妻情深。”沈衍說。梁錦珊瞥自己青梅竹馬的老公,繼而湊近聞了聞,搖頭否認:“讓我來,我做不到。” 守歲到深夜,孩子們被送去先睡。 最后一批留下收拾的都是同齡人。男人們搬桌子收拾碗筷,女人們把花房里的盆景歸位。“我以為你在花房養得都是奇珍異草,我去過幾次沈策媽媽的花房,都是沒見過的,”梁錦珊說,“沒想到你養了這么多虎刺梅。不過這梅你養得真好,像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