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鄭湘又一次回了娘家,她丈夫不給力,只能時常回娘家求父兄幫幫忙,就算鄭父已經(jīng)退下來了,人脈也是不簡單的。 但她回娘家次數(shù)多了,鄭母就勸她:“你都嫁出去了,這么頻繁的回娘家,你夫家會有意見的。” 鄭湘面露苦笑,她夫家怕是巴不得她多回娘家找父親幫忙,否則她一個出嫁女,怎么有時間常回娘家?但對鄭母她卻沒這么說,“母親,我這不是想念您嗎?時常回來看看您不好嗎?” 鄭母臉上表情有點尷尬,壓低了聲音:“湘兒,你總回來,你嫂子有意見的。”今個兒兒媳羅氏來給她請安時還陰陽怪氣的嘲諷鄭湘總回娘家打秋風(fēng),讓鄭母心里十分難堪。 但如今鄭府的管家權(quán)落入羅氏手中,就算是看在兩個大孫子的面子上,鄭母面對羅氏也得讓步。因此兒媳婦對女兒不滿,她也舍不得女兒受氣,只好勸鄭湘少回來了。 鄭湘心中比鄭母更感覺難堪,若是依她年輕時的脾氣,她能立馬找上嫂子羅氏把話扯清楚,但現(xiàn)在她只能咬牙忍了,還要擠出笑容,說道:“母親,我今天來其實是想跟嫂子親上加親,到時候成了兒女親家,嫂子就不會有意見了。” 鄭母皺眉:“親上加親?你是想把媛姐兒嫁給成哥兒?不過成哥兒已經(jīng)定了你嫂子娘家的侄女。” 媛姐兒是鄭湘與丈夫后來生的嫡女,成哥兒是鄭遲的次子鄭成。 鄭湘說道:“母親,堯哥兒不是還沒定親嗎?”她的女兒是嫡長女,所以一開始鄭湘盯上的就是鄭遲的嫡長子鄭堯,而非次子鄭成。 “不行!”鄭母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 鄭湘驚問道:“為什么?母親,堯哥兒不是還沒定親嗎?” 鄭母十分為難的看著自己女兒,若是資質(zhì)平庸的次孫還沒定親,她還能為了女兒答應(yīng)這門婚事。但嫡長孫是鄭家的繼承人,她那外孫女媛姐兒不過是個小官之女,哪怕是鄭湘的嫡親女兒,也萬萬配不上她的嫡長孫的。 鄭母面露遲疑,鄭湘便懇求糾纏的想讓鄭母松口答應(yīng)這門婚事,但鄭母卻猶豫的告訴她:“你哥哥和嫂子都打算讓堯哥兒娶楊元嘉的女兒。” 鄭湘臉色頓時大變:“讓堯哥兒娶鄭瀾的女兒?鄭瀾就是個庶女!” 鄭母嘆息一聲:“可楊元嘉如今是內(nèi)閣首輔,權(quán)勢滔天,世人只看鄭瀾如今是首輔夫人,誰還會在意她曾經(jīng)是鄭府的庶女?” 便是她自己,不也希望嫡長孫娶鄭瀾的女兒嗎? 即使鄭瀾曾經(jīng)是鄭家低到塵埃里的庶女,鄭湘是高高在上的嫡女,但如今,鄭遲的嫡長子鄭堯娶鄭瀾的女兒是高攀,若是娶鄭湘的女兒就是低娶。 在這個世道,女子身份高低,主要還是看父兄的。 鄭湘心口一陣陣的疼,她心中不得不承認(rèn),她后悔了,極度后悔自己當(dāng)初把那么好的一樁婚事白白送給了鄭瀾。若是她沒有拒絕鄭父給她定下的與楊元嘉的婚事,那么如今成為首輔夫人的就是她了,而鄭瀾那個庶女也不會有如今的造化! 但世上沒有后悔藥,鄭湘只能著眼于眼前,舔著臉為自己一雙兒女謀個好前程。 即使她從鄭母這里得到了答案,鄭湘還是不甘心的找上了哥哥鄭遲。 年過中年的鄭遲已經(jīng)沒有了年輕時的孤高傲氣了,什么不屑于鉆營,什么不愿同流合污,自以為清高,不僅在官場受人排斥,還把楊元嘉這個好友兼妹夫越推越遠(yuǎn)。 但已經(jīng)醒悟過來的鄭遲依舊在官場上難以爬上高位,如今年齡大了,他難免就要考慮為兒子鋪路的事情。 嫡妹鄭湘找他商量他嫡長子的婚事,鄭遲同樣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堯哥兒的婚事我心中早有打算,必須得給他娶一個有助力的妻子。” 鄭湘再次被拒絕,心態(tài)崩了,口不擇言的道:“大哥,你該不會以為鄭瀾會愿意把女兒嫁給你兒子吧?首輔家嫡長女,你也敢奢望?當(dāng)年你跟鄭瀾可沒什么交情,你還為了你那可笑的自尊心主動跟楊元嘉疏遠(yuǎn)了!” 鄭遲臉色頓時沉了下來,鄭湘的話確實是戳中了他的痛處。 因為早在鄭湘來之前,他就厚著臉皮登門拜訪了楊府,跟楊元嘉提起了這門婚事。結(jié)果自然不必說,楊元嘉直接就拒絕了他,并道:“我已經(jīng)給小女定好了親事。” 在鄭遲看來這就是楊元嘉不愿意嫁女而說的托辭罷了。但他又能如何?不僅不能露出不滿之色,還要擠出笑容恭喜楊元嘉喜得佳婿。 要說后悔,鄭遲心中的后悔大概也就比鄭湘少了那么一點點。 “大妹妹這話是什么意思?我們可從來沒說過要與二妹妹親上加親!”鄭遲的妻子羅氏忽然推門走了進(jìn)來,目光冷漠的掃過鄭湘,“我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我們高攀不上首輔千金,不像某些人,毫無自知之明,區(qū)區(qū)小官之女也配做鄭家未來主母?” 羅氏牙尖嘴利,絕對不承認(rèn)想為兒子鄭堯求娶楊元嘉女兒這件事,各種指桑罵槐的諷刺鄭湘,鄭湘論起這方面的‘口才’可比不過她嫂子羅氏,被諷刺得臉紅耳赤的匆匆走了,之后好長一段時間不敢再登門了。 <<<<<< 江南,張家。 張家家主多年無后,年過四十方得一女,其獨女招贅,贅婿名為楊元啟。 張家家主年事已高,在獨女成親生子后沒幾年便撒手人寰。 張家家主給女兒孫子留下的偌大家業(yè)引起了別人的覬覦,張家小姐被父親寵溺,只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弱女子,毫無守住家業(yè)的能力,孩子又還小,根本不知事。 而贅婿楊元啟又是個只知道貪圖享受沒接受過精英教育的,沒了岳父壓著,他只會幫著外人一起敗光張家家產(chǎn)。 于是沒兩年,張家家主留給女兒孫子的偌大家業(yè)就只剩下一間破房子了。 自以為翻身的楊二柱也不再把自己當(dāng)成贅婿,他認(rèn)為自己是當(dāng)家人了,兒子也要從張姓改為楊姓,對妻子張氏也不好。 這一天,楊二柱喝醉酒呼呼大睡,忽然從夢中驚醒,看著家徒四壁的場景,腦海中的記憶慢慢的復(fù)蘇,“我這是……重新活過來了?” 楊元啟臨死前子孫眾多,可惜他卻死得比他親爹還早,還是病死的,臨死前生病的那段日子簡直痛不欲生。 但即使是那么痛苦的重病日子,他也舍不得死,他想活下來。或許正是因為強烈的求生欲讓他重新活了過來。 楊元啟慢慢的接收了楊二柱的記憶,本以為自己是借尸還魂的他心中震驚,他竟然是重活到過去的自己身上了? 可是為什么這個楊二柱混得這么慘? 七歲被二叔二嬸過繼到膝下就沒嘗過苦日子的楊元啟發(fā)現(xiàn),這個楊二柱竟然沒有被過繼,反而親生父親早逝,在老家混不下去出來跑商,好不容易搭上了張家小姐,卻只是入贅,入贅后沒過多少年榮華富貴的好日子,張家家產(chǎn)就被奪走了…… 地獄般的開局! 楊元啟走出門,見到自己曾經(jīng)早逝的原配嫡妻張氏,現(xiàn)在的她跟他記憶中死前的模樣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年紀(jì)一樣的面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