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又是何人?” “我乃竹潔先生坐下門徒夏嬰是也,快與我等道歉,不然我定要爾等好看!” 他話還沒等說完,卻見劉磐向前邁了一步,挽起一只袖子,亮出沙缽大的拳頭,沖他比劃了一下。 你夏嬰的話一下子就咽進肚子里去了。 劉琦來回看著兩個人,淡淡道:“還是那句話,年輕人要懂得知禮守節,莫要依仗師長,目空一切,眼無余物,不然日后吃的虧,怕是比今日更重。” 說罷,劉琦不再看他們二人,帶著劉琮和劉修轉身向宮內而且。 卻聽他身后,那夏嬰突然道:“我師兄昔日在江夏,與郡署中的江夏都尉蘇公并馬同行,那都尉都讓我師兄一個馬頭,你何等何能,為何不能與我師兄讓路?難道你比都尉還高貴不成?” 那田完急忙拉扯住夏嬰,不讓他繼續說了,很顯然,他似乎隱隱感覺到了劉琦的身份不俗。 劉琦頭也未回,只是揚聲道:“豎子不通人情世故,江夏都尉謙虛,便是和寒門學兵馬同行,也會讓一個馬頭的。” 話音落時,便見圍繞在旁邊的學子聽了皆憋不住了,哈哈大笑了起來。 那夏嬰的臉一下子變的通紅。 這話經劉琦這么一詮釋,在場的人沒有人覺得這兩個人有什么了不起,反倒是覺得他們實在是張狂的讓人感到可笑。 劉磐斜眼看著身后,那兩名年輕學子的站在原地氣憤的樣子,哼道:“就這樣的人,也能被贈予名帖,邀來參加學宮盛會?” 劉琦淡淡道:“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也是正常。” 漢朝的用人制度是察覺,而這種察覺最大的弊端就是感情聯絡,大族彼此之間互相推崇吹噓,哪怕被吹噓的人有多么不堪,也能被吹噓成當世英才。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少時,劉琦等人向侍衛送上了引子,然后讓侍衛搜身之后,便走入了學宮。 今日的論壇,因為參加的人數太多,因而根本不可能在任何一間學堂內舉行。 故而所有的學子,都聚集在學宮正前的大院廣場之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