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琦冷眼看了看那名叫做田完的北??W子,心下冷笑。 難怪他手下的伴當敢這般要吆五喝六在學宮前替他插隊搶地方,原來是依仗著他的聲名。 這小子表面上說話客氣,但實則根本就不是什么好鳥,話里話外的跟自己提這個提那個,擺明了就是在用名頭壓自己。 不過說來也不怪他狂,聽他話中之意,身為海內名士昭烈劉寬的第三代徒孫,他自然是有他自傲的本錢的。 不過既然是名儒的第三代徒孫,在一眾學子面前這般的囂張欺橫,就真的沒有關系嗎?這個時代的人不是很在意風評么? 答案是完全沒有問題。 在這個時代,所謂的風評基本上都是被人工制作出來的,那些感人肺腑的忠義事跡,十件有九件都是杜撰,而剩下的那一件也是三分真七分假。 士人只是一個階層和一個團體中人的統一詞匯,但并不代表他們不會仗勢欺人。 在這個時代,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文明人。 凡是士人出身的人,基本上都習六藝,而會六藝者,如果又有渠道弄到鐵制兵器,動輒殺人便是家常便飯。 由于這個時代沒有網絡視頻,也沒有電視媒體,殺人犯罪的捕獲和追查有一定難度,再加上宗法社會賦予那些大家族背景的特殊權力……那些有背景和勢力的士人,真的是殺了人就算是白殺了。 而且有些為友殺人,替人報仇而殺人的行徑,傳將出去,還會被人拍手稱贊。 這個所謂的報仇涵蓋的意義很多——比如你朋友被人罵了八輩祖宗,你為你朋友替把罵他的人殺了,也算是報仇,也會被人拍手稱贊。 聽著感覺就冤。 所以,這也就導致一些除了擁有世家大族背景的人之外,一些有名望的士人,也異常的囂張跋扈。 劉琦看著眼前這個皮笑肉不笑的田完,嘴角挑起了一絲笑意,道:“我沒有好的師門,我也沒有什么名揚海內的師公,但我只是知道一點,做人要懂得謙遜,也不要過于跋扈,不然后悔都找不到地方喝后悔藥去。” 就在這個時候,那田完背后,又閃出了一名青年士子,同時還帶著另外幾名伴當。 說是伴當,但看那副穿著打扮和架勢,幾與游俠無異。 “汝不過區區無名之輩,也敢在這里教訓我師兄?吾師高公現為劉荊州坐上重賓,又是江夏學宮隸字講師從事,你安敢在這里饒舌,信不信我們拾掇了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