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接著適才的話說,獻書建蘭臺的事。”劉琦轉移話題道。 蔡琰這一次有自信多了,認真道:“董卓遷都前,雖未大肆破壞雒陽,但卻拆了太學,蘭臺,令京中珍藏經學典籍的要所皆毀于一旦,天下士子無不心寒,如今陛下返都雒陽,伯瑜你若是能在這個時候,將《漢書》成稿獻于朝廷,并請陛下重建蘭臺、東觀,并將琰兒帶到荊楚的典籍抄錄副本呈于京師,那……” 劉琦接茬道:“那我山陽劉氏便會流芳千古,獻漢記、典藏于京,必成為當時佳話,為天下士人津津樂道,天下士子雖不因為《漢記》來我荊楚,但卻可因《漢記》而贊譽我父子之盛名,從此之后,我父子之名便可在天下士人中脫穎而出,賢名之盛便無人可以撼動了……昭姬,你是這個意思么?” 蔡琰聞言笑了。 她心中感覺劉琦和她真是合拍,什么事都能想到一塊去。 “聲名若是夠了,伯瑜你便是要當天下士人的領袖,又有誰能駁之呢?” 劉琦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不錯!眼下朝廷初立,但無人有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在京中重立蘭臺和東觀等藏書之地,因為那不是簡簡單單的建房子就可以的,而是需要真材實料的典籍放于其中。 眼下,誰能辦成這件事,誰在天下士林之中,便可享有傳世的美名了。 前番在關中,其實他的殺伐有些過甚,如今正好借此機會,給自己這正一正名聲。 “得賢內助,真吾之幸事也。” 蔡琰聽了劉琦的夸贊,亦是滿面歡喜。 特別是‘賢內助’這個詞,她還是第一次聽說。 蔡琰此刻的成就感,竟然比完成了漢記還要濃厚。 劉琦握著蔡琰的手,溫柔地看著她……但突然間他似是想起一事。 “昭姬,前番長安大亂,我派人打探蔡中郎的下落,卻并無音訊,如今我與你相見,你只字不提蔡中郎,難道你知道他眼下安好?” 蔡琰微笑道:“放心吧,嚴君早在長安之亂前,就被董卓遣返歸鄉(xiāng)了,自然是一切都好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