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二則陶謙身為漢末名士,又出自經學之門,且履歷豐富,屬于政治老油條,這樣的人不容易受徐州地方人士和各國相支配……他們認為軍功武將出身的公孫瓚兵敗而來,雖有強兵卻無根基,在治政上必然要依賴地方人士。 所以他們天真的以為,公孫瓚要比陶謙好擺弄的多。 …… 聽了曹宏的敘述,陶謙藏在袖子中的手不由開始哆嗦起來。 青州黃巾禍起北地? 公孫瓚率兵入駐青州? 徐州諸人為了架空自己,有意擁立公孫瓚? 怎么突然會變成這般險峻的形勢? 曹宏對陶謙道:“使君,此些事目下雖尚無佐證,但既有此傳言,則事必有因,咱們不可再繼續與劉琦一直耽擱下去了,不然若是等陰德等人真的將公孫瓚迎入東海,可就出大事了!” “慌什么?” 陶謙眉頭一皺,怒叱出聲:“區區流言,尚未坐實,如何便先自亂陣腳!著實是大驚小怪……做人需有定力。” 曹宏見陶謙聽到這樣的消息,竟然絲毫不慌,心中很是佩服。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朝堂老手,果然不是白給的。 “府君,眼下該當如何?”曹宏拱手問陶謙道。 陶謙神態自若的沖著帳外的侍者喊道:“來人啊,給老夫取筆墨簡牘來。” 少時,便有侍者將筆墨簡牘用托盤給陶謙呈上。 陶謙沖著曹宏使了個眼色,曹宏會意,急忙上前替陶謙磨墨。 陶謙則是展開簡牘,蘸著墨水,一筆一劃,從容瀟灑的在簡牘上書寫開來。 曹宏疑惑的將頭探了過去,詢問道:“府君,您這寫的是什么?” 陶謙面色肅然,義正言辭地道:“給劉伯瑜書信一封……與其修好聯合,兩方共同在丹陽郡募兵,兵者兇器也!我與山陽劉氏原本也非仇人,你攻我防何時是個頭?還是大事化小不失為上善之策。” 曹宏聞言,臉上的肌肉頓時有些僵硬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