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尊嚴-《明末之興漢》
第(3/3)頁
所以崔永建和金忠義在島上愈發謹慎起來,處處迎合著魯若麟,生怕得罪了財神爺,完全沒有其他朝廷欽差的那種仗勢欺人、囂張跋扈。
崔永建與金忠義又有些區別,金忠義上島為的只是給李倧斂財,他則是對朝廷徹底失望所以選擇自我流放。本來是想在白翎島避世一段時間,等朝廷漸漸遺忘他之后再找個借口辭官回家。
不想魯若麟在白翎島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覺得又看到了振興朝鮮的希望,心中的熱血再次燃起,為此,他不惜放下身為文人的身段,向魯若麟這樣的武夫討教。
當崔永建將自己心中的疑惑一一道出,魯若麟知道他走進了一個誤區。
崔永建看到的白翎島大同之世只是一個假象,是魯若麟用自己的錢財堆積起來的一個假象。而且,這樣吃大鍋飯的時間也不會持續太久,魯若麟有后世的許多經驗可以借鑒,知道長期維持這樣的生活、生產模式,最后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完蛋。
本來魯若麟這次回島后就會對制度進行調整,原先的大鍋飯模式也會逐漸的被薪酬體系所取代。雖然不用發工資只管吃穿住真的很爽,但是這里隱藏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稍有不慎就會爆發。
這些島民不是自己的奴隸,他們也有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現在只是生存的壓力大過了其他的需求,在活下去還是要工錢之間,他們只能選擇活下去。當他們一無所有的時候,一頓飯、一件衣服都可以讓他們滿足,并為之努力工作,而且滿心歡喜。
但是當他們度過了這段艱難期,其他的需求就會顯現。更好的房子,更多的衣服,更美味的食物等等。而且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長短,有的人貢獻的多,有的人貢獻的少,但是獲得的物資都是一樣的,或者差別很小,這就人為的制造了一種不公平。
現在的白翎島很像后世的計劃經濟時代,魯若麟負責了島民們的所有生產生活,島上甚至連商業都沒有,所有物資都是分發和領取,這是很不正常的。
是人都會自私,無需譴責那些希望獲得更多的人,這本來就是人類前進的原動力。現在魯若麟需要做的就是在矛盾還沒有爆發的時候,建立一種相對公平的制度,使得多勞多得成為一種共識,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能力越強待遇越好。
只有在這樣的制度下才能激發民眾的活力,社會才能進步。看似實行等級薪酬制度后魯若麟需要付出更多的錢財,但是后續生產力的提高,經濟活力的增強所帶來的其他收益完全不是這點錢財可以比擬的。
現在的白翎島有點像是魯若麟領導下的原始社會,按需分配。歷史已經證明了原始社會的分配制度在生產力發展后完全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所以它被淘汰了。魯若麟有后世幾百年的知識做后盾,完全可以建立一套適合當前環境的合理社會制度,打造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促進自己的勢力發展壯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