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沒聽錯?! 還有更sao的?! 網友們再也坐不住了!! 【這都已經夠吊的了,還能玩出什么活啊?!無法想象......】 【他難道還有別的對稱技巧?!】 【我感受到了來自巴赫濃濃的惡意......】 “這個作品的這種對稱,看起來或許有些古怪。” 李文音笑了笑,然后直接將這張譜子每一行剪成一個條狀,然后將兩個聲部的進行分開,連成了兩個個長條。 緊接著,李文音將兩條紙張合并,白的一面粘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張長長的紙條,紙條的兩邊都寫有單獨的一個聲部, 在網友們的注視中,兩邊擰出一個彎曲,然后首位對接。 巴赫復調居然構成了莫比烏斯環.jpg!! “如果有識譜的朋友,大概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李文音的話,再次加深了網友們對于這首曲子的印象! “這樣交叉,讓第一聲部與第二聲部相互連接,然后從這個交叉點,分別向兩邊演奏,同時播放兩個聲部.......你就會發現,這兩段旋律聲部的循環,構建出了一個完美的莫比烏斯環!” 【???】 【我tm直接驚爆點!】 【我之前好像聽誰說了莫比烏斯環,沒想到真就能搞出來?!!】 網友們的震驚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剛剛的鏡像對稱,如果說還很難有什么更深度的驚訝...... 但這個莫比烏斯環,屬實真是秀到了他們!! “這首曲子這樣,就先放在這里。” 李文音笑了笑。 “他會玩的更多!” 網友們甚至感覺有些失聲,喪失了思考能力。 以前覺得有些......抽象的音樂,仿佛變成了一個奇妙的科學公式,就這么擺在眼前。 無法理解,但能感受到這種神奇的魅力! 這是以前隨便聽聽音樂所完全難以感受到的魅力!! “這個是簡單的鏡像對稱與首位反轉形成的兩個聲部,那為什么不能有別的玩法呢?” 李文音拿出一張白板,然后寫下了幾個音符。 ??(圖)。 “看,寫幾個簡單的左右對稱的旋律,然后.......” 【左右對稱?!簡單?!】 【簡單?我信你個鬼哦!!】 【還有然后?!】 李文音下一個動作,直接讓網友們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總感覺好像會有什么大事發生! “將這幾個音符的倒影,投射出來!” 李文音按照這幾個音符,寫出了一個倒影!! “然后給它們復制粘貼出幾個不同的聲部~” ??.jpg ??.jpg! 【臥槽!難道這又是一首復調?!】 【好家伙,寫一小段,然后倒影,最后復制粘貼就形成了復調嗎?!】 網友們似乎覺得,自己發現了事實。 但....... “你以為這就形成了復調?!” “太年輕了!” 李文音嘿嘿一笑。 “你還得給剛剛變出來的倒影......再次分開,這樣我們得到的聲部就x2了!”(譜子.jpg) 【???】 【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好家伙!這是我見過最nb的偷工減料了!】 “但這樣,巴赫覺得變化還不夠!” 李文音的話,頓時讓網友們的三觀再一次刷新。 “接下來,還得將這些不同聲部的音樂......交錯起來播放!”(譜子.jpg) 【臥槽?!這還得交錯?!】 【我覺得,巴赫再發生其他的什么,我都已經不再稀奇了......】 “這就是巴赫的作品,大家可以直接搜番號哦~” 李文音笑瞇瞇的說道。 “bwv-1072!” 【神tm番號!】 【哈哈哈別人問我看的是什么,我說是bwv-1072,他現在的眼神非常怪異......】 【這......這就是來自于中世紀的種子嗎?!】 突如其來的sao,讓網友們來不及彎腰。 你要是這么一說,我們不就都懂了嗎?! 重疊體位,交替進行....... 看來,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 繁衍=快樂=科學。 音樂=快樂=科學。 繁衍=快樂=音樂。 所以我聽音樂和做點快樂的事情是一樣的。 都是快樂的科學。 ...... 【巴赫教你一鍵作曲?!】 【沒有電腦的年代是怎么做到的?!】 【真會玩,我感覺我好像也會作曲了.......】 【強迫癥看了表示很贊!!】 【強迫癥+1,好舒服!以后巴赫就是我的偶像了!!】 網友們看著李文音將音符玩弄于股掌之間,也開始對巴赫的作品產生了一絲神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