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青衿之宴-《走進修仙》
第(1/3)頁
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詩文本身是客觀的,但是“美”這種東西卻未必是客觀的。
這就是“所指”與“能指”的區別。
文字,或者說具有某種特定讀音的特定符號,這個符號的“結構”,必然是客觀的。
但是這個“結構”指向的“意義”,卻未必是客觀存在的。
就以“美”這個字作為例子好了。“美”,讀音為”mei”,筆畫為九,會意。金文字形,從羊,從大。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符號。但是其意義卻是多變的,在不同的語境下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甚至產生新的意義。而且,這個相對的概念,在大多數情況下,卻是以來主觀的判斷。
也就是說,“美”這個文字是客觀的,但是其內容卻無疑是主觀的東西。
那么,這個“文字”,到底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依賴主觀意志才能存在的?
詩文也是一樣。
有一些“美”的感覺,是需要經過專門的培養才能感受到。白樂天崇尚“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且但求“老嫗能解”。據傳,樂天居士喜歡在路邊隨便抓個老太太念詩給她聽。如果老太太能夠聽懂,他才覺得這是好詩。因為樂天居士的作品,便是崇尚一種“無需訓練就能理解的美感”。
但是有著“詩鬼”之稱的李賀就不同了。同一個老太太,多半能聽懂白居易的《賣炭翁》,卻多半是聽不懂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或是《李憑箜篌引》。
對于老太太來說,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多半是沒有什么美感的【音律上的美感可能會有一些】。
可又能因為這一個老太太的判斷,而定義說李詩不若白詩美么?
不可能的。
這也是為什么審美會出現巨大分歧的原因。每一個人的客觀條件不同,思想不同,對“美”的感受與解讀就不同。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就因此而來。
哪怕是同一個集體,也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分歧。
從這樣來看,“美”就是一個非常不客觀的概念了。根本不存在一個客觀的結構,可以讓所有第一眼看到它的人都冒出“美”的感受。
但是,每一個具備知性的個體,卻又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判斷“美”與“丑”?
古怪,很古怪。
“也就是說,能夠以‘美’評判一首詩文成就高低的,就必須是具備主觀意志的東西”王崎道:“換句話說,我懷疑文道具備常規意義上的‘意識’,或者背后存在一個或者多個有意識的個體或群體。”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藏|
四会市|
元氏县|
丹凤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台北市|
石首市|
安国市|
宁安市|
大荔县|
荣成市|
延川县|
龙泉市|
彝良县|
东乡族自治县|
南丰县|
文山县|
林周县|
冕宁县|
永和县|
邯郸县|
景东|
科技|
玉田县|
西畴县|
连平县|
双城市|
卢龙县|
灌云县|
武川县|
香格里拉县|
甘洛县|
永德县|
正阳县|
潞城市|
莎车县|
上思县|
胶南市|
教育|
宜昌市|
博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