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標準不明-《走進修仙》
第(1/3)頁
“拋磚引玉”之故事,出自于禪宗經(jīng)典《傳燈錄》。這故事說的是當臺有兩詩人,一名常建,一名趙嘏。趙嘏文名高于常建。一次,常建聽聞趙嘏要去游覽蘇州的靈巖寺,便提前一天去寺廟,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第二天游覽,見到這兩句詩后,立刻提筆續(xù)寫了兩句。于是,常建用一次一般的詩句,換來了趙嘏一流的詩句。
無文氣的地球自然可以這樣搞,神州文壇也曾有類似的典故。
但是,央元呢?
聽到這句話之后,老者噗的一聲笑出來,然后很沒形象的揉了揉臉,道:“師弟,你果然不是常人……這種法子,真的,一般毓族他想不出來。”
“到了名勝古跡之后呢,突然來了靈感,然后提筆寫詩,寫到一半靈感難以為繼,又不能常住景點,所以干脆不屑。這個時候,他主觀上應(yīng)該是認定作品‘沒有完成’?!蓖跗榈溃骸皬倪@個角度上來看,那個人應(yīng)該一直得不到文氣。而后來補上的人,才是‘認定已完成’的作者。這算是矛盾嗎?”
“不。”宋史君搖了搖頭:“文道有一條鐵律,同樣的文字,只能獲取一次文氣。之后,就都只能啟動法術(shù)效果。因此,你這樣做是不行的?!彼戳丝赐跗椋行α耍骸暗?,哪怕是一億個毓族人里,也未必有一個能想出這種法子?!?
果然是專挑漏洞的。
“但毓族總?cè)丝跀?shù)十億吧?”王崎道:“總有人想得出的。若是這世界上沒有出岔子,也就是說文道其實有評判的機制了咯?”
“是啊。‘只能獲得一次文氣’是鐵律?!?
“但是,很扯淡。”王崎嚴肅道:“如果說我說的這種情況算是二人合寫,只獲得一次文氣,那……續(xù)寫者水平宗有高有低吧?寫出來的東西也有等級差異吧?那應(yīng)該算哪一次?”
就用個形象一點的說法好了。假如說,有一位叫杜審言的老先生在一面墻壁上留下了半首詩,然后,幾十年里,陸續(xù)又有很多二流詩人來這邊觀景,應(yīng)和出下闋。到最后,杜老先生的孫子來將這半首詩續(xù)上。
那么,杜老先生若是結(jié)算文氣,當結(jié)算哪一次的呢?
論水平,不用說,杜先生的孫子杜甫一定是最高的,畢竟“詩圣”二字不是擺設(shè)。但是,文道能夠預(yù)判道幾十年后會有一首名流千古的詩句么?
若是以第一位三流詩人狗尾續(xù)貂的產(chǎn)物衡量杜審言先生的句子,確實不妥。但是,三流的文人也能算文人,將之忽視,又有些不公。
【注明,這只是比喻。杜審言和杜甫歷史上并做過這樣的事情?!?
宋史君搖了搖頭:“也不盡然。首先,你要明白兩點。第一,文氣這個東西,很難精確測量。文氣灌體的時間很短,而且異象也只有‘文星凝聚’一道,而‘文星凝聚’這一異象也是針對文采而非文氣多寡——簡單來說,同樣是文氣聚三星,三星的經(jīng)義就超過三星的詩歌許多。所以,很難精確測量,誰也不知道文氣怎么結(jié)算,最終多寡。”說到這兒,他頓了一下,道:“毓族也未有相關(guān)研究——他們不重視這個?!?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文氣結(jié)算的結(jié)果,其實是很不精確的。”
“第二,文氣結(jié)算,其實是分成兩個方面,一為創(chuàng)作,一為傳揚。傳播過程中,作者同樣可以獲得文氣。一首詩能夠帶來的文氣,其實是源源不絕的。只不過……這第二種結(jié)算機制相對第一種就少了很多,只能錦上添花,不能改變本質(zhì)。六星近乎圓滿的詩文,傳揚天下之后就可以達到七星。但就算不惜成本的將一星詩文滿地亂貼,最終所獲的文氣也不會超過二星?!?
“從結(jié)果上來說,毓族自己也很難弄清自己的什么文在什么時候獲得了多少文氣。興許你說的情況存在,但是,那些毓族詩人也弄不清,究竟是自己詩句傳揚度上去而獲得文氣,還是因為自己詩句被創(chuàng)作進更好的詩詞而二次獲得文氣?!?
“所以……”王崎眨了眨眼:“所以鬼才知道文道結(jié)算的真實標準?”
宋史君點點頭:“然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抚远县|
固阳县|
酒泉市|
子长县|
昔阳县|
宁远县|
读书|
沐川县|
东丰县|
黔江区|
东乡县|
柘城县|
五峰|
石城县|
儋州市|
江陵县|
泸水县|
隆子县|
巩留县|
突泉县|
新巴尔虎左旗|
百色市|
洛阳市|
鄄城县|
湖州市|
松滋市|
许昌县|
衡阳县|
民县|
汝城县|
文山县|
惠来县|
洪雅县|
日照市|
化德县|
毕节市|
那坡县|
龙岩市|
文水县|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