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這個,還有這個……” 搜索范圍內,所有陳舟認為可能有用的文獻。 全部被他批量下載了下來。 對于別人而言,這或許是一個最愚蠢,最笨拙的方法。 但是對陳舟而言,大量文獻的梳理,是他形成知識網的最佳途徑。 再加上錯題集的糾錯,這個知識網的密度,簡直無敵。 而且經過剛才的內容梳理,陳舟忽然升起一種奇怪的感覺。 是和他先前研究解析數論是難題時,不一樣的感覺。 可陳舟又說不好這么感覺是什么。 微微搖頭,陳舟不再多想。 把這張填滿的草稿紙,放在一邊,換上一張新的。 再把墨水又用完了的筆芯換了,陳舟開始下一階段的梳理。 至于現在的時間,原本打算按時去吃的午飯,以及阿廷教授不知道發沒發來的郵件,都不重要了。 現在,陳舟的眼里,只有眼前的文獻,只有L函數,只有黎曼ζ函數。 也只有代數問題和代數幾何的問題。 就連他心心念念的哥猜,都暫時被拋諸腦后了。 打開一個新下載的文獻,陳舟快速的掃過。 現在的陳舟,憑借Lv7的數學,看文獻的速度,也快的令人吃驚。 不過,這種高效率的文獻閱讀方式,到目前為止,還只有楊依依知道。 先前在燕大時,趙琦琦、朱明理、李禮三人,也只是見識過弱化版的。 數學升Lv7后的強化版,他們倒是還沒見過。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數學等級的不斷提升,才使得陳舟打開了數學這條路的征途。 這篇文獻,沒有什么新鮮的內容,主要是關于黎曼ζ函數的。 陳舟看完后? 就要隨手把它“X”掉。 但鼠標剛移到右上角的“X”上? 陳舟的手就停住了。 鼠標左鍵,并未被按下去。 “黎曼ζ函數的性質……” “權1/2的模形式……” 陳舟的思維由眼前的文獻? 發散開來。 “黎曼ζ函數第二個條件的性質? 如果仔細看一下關于這一性質的證明,就會發現? 這一證明實質上使用了一種,非常特殊的自守形式的對稱性? 也就是權1/2的模形式……” 想到這? 陳舟又看了看眼前的文獻。 眼前文獻的內容,便佐證了一個事實。 這一事實便是,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已知的整體域上的L函數,關于黎曼ζ函數所具有的第二個條件的證明。 都使用了自守形式! 陳舟拿起筆? 在先前的那張草稿紙上? 把“自守形式”這四個字,圈了一下。 隨即,又在新的草稿紙上,把“自守形式”、“黎曼ζ函數的性質2”、“權1/2的模形式”這三個關鍵詞,進行了注釋。 做完這些? 陳舟才把這篇文獻關閉,打開下一篇文獻。 其實? 梳理到現在,陳舟所查的內容范圍? 早已超出了“伽羅瓦群的阿廷L函數的線性表示”這一課題的范圍。 或者說,這一課題的研究? 只是陳舟梳理內容中的? 一個部分。 隨著內容的梳理? 陳舟那種奇怪的感覺,也越來越重。 “這篇文獻?有點味道呀?” 一篇接著一篇的文獻,陳舟終于發現了一篇不一樣的。 滑動鼠標的滾輪,把文獻拉到最上面。 瞥了一眼文獻的作者和時間,陳舟低聲說道:“難怪我說味道不一樣呢……” 這篇文獻的發表時間,很有年代感了。 光是這篇文獻的作者,日國的兩位著名數學家,志村五郎和谷山豐。 這兩人的名字一聽,就知道時間的久遠了。 陳舟也有些詫異,怎么這么具有年代感的文獻,都被他搜到了? 瞥了一眼瀏覽器的搜索頁面,原來是陳舟在搜索時,只選擇了搜索范圍,沒有選擇文獻的時間。 不過,也幸好因為沒有選擇文獻的時間,陳舟才沒有錯過這樣一篇優秀的文獻。 這篇文獻的內容,正是陳舟剛才梳理內容時,所寫的谷山-志村猜想。 但內容卻又不僅僅是谷山-志村猜想。 說起來,志村五郎和谷山豐提出的谷山-志村猜想,能夠把橢圓曲線和模形式聯系起來,真的是挺秀的。 要不怎么說數學家的腦袋,只在于靈感爆發的那一瞬間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