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八六九 先天五太-《洪荒星辰道》


    第(1/3)頁

    話已至此,已經沒什么好說的了,最后留下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子儒就憤怒的離開了魯國。

    接下來,因為身份的緣故,子儒無論到了哪個國家,其國主對祂皆是以禮相待,照顧有佳,讓人挑不出半點的不是來。

    可這非是子儒所求。子儒來此,是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說,以禮儀、仁義為本,內圣外王,以成大同社會。

    可奈何,子儒此法雖然有用,但卻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故而,諸國君不取也。

    他們更看重兵家、法家等學說,足以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強大起來,從而問鼎諸侯霸主之位。

    儒家不被國君所喜,卻備受一些年輕人的推崇,為此,子儒便多了很多追隨者,隨他一同游歷諸國。

    久而久之,這些追隨者便成了子儒的弟子,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弟子越來越多,號稱有著三千弟子,皆是人族的精英。

    如此一來,儒家雖不被諸候國主所喜,但也因門下弟子眾多的緣故,儼然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但也因為儒家勢大的緣故,惹來的很多人的不喜。就比如一個楊朱的人。

    他非常的看不慣儒家,認為儒家的舍己為人,決不可取。

    楊朱的理念,與儒家完全不同。儒家以仁為本,可以舍己為人。但楊朱的理念卻是“貴己”、“重生”,也可稱之為“為己”。

    楊朱言:“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世人皆道楊朱一毛不拔,卻是曲解了楊朱的意思,完全忘了下一句。讓我損害別人為自己牟利,我不干。

    也就是說,楊朱認為,不能損人利己,也不必舍己為人,而且他號召大家都不要損害別人,也不要舍己為人。

    只要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犯,人人重視自己的生命,且尊重他人的生命,天下就可以得到治理。

    而且,楊朱反對事事法先王,在他看來,一味的舍棄當今的人而去贊譽古代的先王,就像是贊譽枯槁的死人骨頭一樣。

    這樣的觀點,在人族可謂是語出驚人,畢竟當世的主流,還是以堯舜禹等先王為圣人,并且厚古薄今,以主張效法先王圣人。

    可是楊朱不這么認為,他主張建立新的社會,而這個社會的基本原則是“為我”而不“侵物”。

    即他的“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其實,在楊朱的主張中,兩個方面都是核心,人人都不應該拔一毛而去利天下,人人也不應該貪天下大利而去拔一毛。

    基于此,楊朱認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人們不應該輕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應該侵犯他人的生命。

    所以,楊朱強調極度的個人利益,而不注重國家的利益。這種思想,最終演變成了無君論,為當世所不容。

    除“貴已”以外,楊朱對于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

    楊朱認為,生死相依,有生就有死,人生下來有賢愚、貧賤之異,但人死后一切都歸為腐骨,這時他們就已經沒有什么區別,就算是蕪舜與桀紂也沒有什么不同。

    既然如此,楊朱也就提出他的“全性保真”之道。

    所謂“全性”,就是“生既有之便當全生,物既養生便當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羨壽,聚物而累形”。

    人活于世,要順應自然之性,只要有“豐屋美服,厚味姣色”就可以了,不要貪得無厭,過度重視物質享受。

    而所謂“保真”,簡而言之,就是保持自然賦予自己的真實純粹的本性。

    “自縱一時,勿失當年之樂;縱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縱心而游,不逆萬物所好;勿矜一時之毀譽,不要死后之馀榮;不羨壽、不羨名、不羨位、不羨貨,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

    世人只知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可后一句,卻少有人知曉,取一毫而損天下,亦不為也。

    不拔一毛,不取一毫,這才是真正的楊朱。

    ……

    …………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崇礼县| 巴青县| 新乐市| 青冈县| 英吉沙县| 康保县| 那坡县| 莱州市| 长寿区| 沂源县| 高邑县| 缙云县| 新平| 壶关县| 玉树县| 绥棱县| 吴川市| 庆城县| 磴口县| 建德市| 江阴市| 瑞安市| 寿宁县| 瓦房店市| 抚松县| 屯留县| 香港 | 保亭| 丰镇市| 化州市| 新乡市| 肥城市| 阳谷县| 柳林县| 读书| 黄梅县| 饶河县| 井陉县| 泽库县|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