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 王文其實不明白朱祁鎮所說的是真是假,但卻知道一點,如果大舉征伐,連續數年,想來什么麓川,什么緬甸都支撐不住的。 但是這個想法,立即被王文否定了。 王文反對大舉用兵之心,是真心實意的。 如果因為反對藩王外封,就大舉興兵,豈不是本末倒置。 但是他心中卻有濃濃的不信任之感。 對于皇帝的不信任,對于勛貴的不信任。 政治上的事情,他太清楚了。今日可以這樣說,明日可以那樣說,一旦形成一個成例,下面就可以援引成例就行了。 開一個口子,就等于打開一扇門。 朱祁鎮這個手法,王文太清楚了,因為這不是朱祁鎮第一次這樣做了,開海這一件事情,朱祁鎮就是這樣做的。 但是套路雖然老,有用就行。 而今開海一事,已經在地方上醞釀風暴,等什么時候,吹到了北京,大抵是就是朝廷上正式提出重新修訂勘合貿易的時候。 今日給皇帝開一個口子,明天就能捅破天。 今日說是不得已而為,明天就會為了這一件事情,對外興兵。 倒是百姓只會更苦。 只是這些話,王文卻不能說,因為沒用。 因為王文開口說,皇帝定然說這是權宜之策。僅此一次,下不為例。至于下次為例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個說辭了。 王文心中一嘆,暗道:“罷罷罷,老夫舍了這官位,又如何?”王文說道:“陛下,太宗皇帝靖難起兵,掩有天下。宣宗登基,有漢庶人為亂。太宗,仁宗,宣宗,三代削平天下群藩,今日陛下放虎歸山,焉知其中沒有一二效仿太宗之舉?” “為天下生禍亂之源,臣請陛下三思,臣請太皇太后的三思。” 說完之后,王文跪倒在地,長跪不起。 一時間文華殿之中,落針可聞。 似乎所有人連呼吸都停止了。 朱祁鎮也是如此。 太宗起兵,也不過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在朝很多人都靖難之事的親歷者。 或許再過十幾年,靖難之事,就成為文臣之間,隨意談論的話題,但是而今卻是一個極其高壓的問題。 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說。 有些事情能說不能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