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愛好者們的汽車依然是玩具,但有人開始將汽油機安裝到聯合收割機上,卻讓汽油機變得有實際價值了,至少在正統商人眼中,這比玩具更有前途。 聯合收割機是美國人發明的,因此他們做出了最大量的改進,生產出了用汽油發動機做動力的聯合收割機,取代了用了幾十年的馬拉聯合收割機。廉價的汽油,終于找到了市場。 而中國人則將汽油機安裝到了水稻插秧機上,以前的插秧機很不實用,因為不是用水牛做動力,就是用小型蒸汽機做動力。好在插秧機是被安裝在空心淺水木船上,因此可以在水田里使用,如果是車輛上,即便重量最輕的蒸汽機也無法應用。可這種安裝在船上的大型插秧機,只對那些經營者成片稻田的農業公司適用。中國最多的小塊水稻田不但承擔不起插秧船的成本,而且甚至都調不開頭。 但重量更低的汽油發動機,顯然更適合用到插秧機上。于是插秧機小型化了,開始迎來了生機。 為了提高石油收入,石油公司甚至主動推進汽油發動機驅動的聯合收割機和插秧機的普及,為農場主提供貸款采購農機設備,資助收割機和插秧機生產企業轉型生產汽油收割機和插秧機。 同時開始謀求建立汽油供應網絡,一方面在農業區開始建立煉油廠,煉制石油。另一方面,開始訂購更密集的汽油桶,做實驗向鐵路公司證明汽油桶的安全性,同時給鐵路公司施壓,告訴他們,如果不幫他們運輸汽油,那么他們的石油也不會用他們的鐵路運輸。中國鐵路公司上百家,光是擁有自己的全國性鐵路網的,就有四家之多,競爭非常慘烈,沒人愿意丟失石油公司這樣的大客戶。 通過這些努力,石油公司的利潤水平才開始緩慢的恢復,但距離電燈普及之前的巔峰時代,還差的很遠,石油公司的股票,依然沒有恢復到顛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由于有愛迪生,西門子,奧托這樣的發明家和實驗室機構,開始定向為中國企業提供智力服務,在智力產業上,全世界其他國家,也開始慢慢融入中國經濟鏈條。 開始向紡織工業上的提供棉紗,機械行業上的提供零件一樣,在智力產業上,也擠進了中國經濟環節。 中國開始將全世界的優質智力、技術、資本聚集在一起,產生新的商業模式,然后又推廣到全世界,無形中,中國升級成了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而因為以中國為中心的經濟體系,讓許許多多人受益,因此他們普遍不愿意看到戰爭。 不斷陷入激烈競爭的德璀琳,本就十分煩惱,所以當他看到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報紙的報道,不由得大動肝火,將一篇分析西班牙局勢的報紙扔進垃圾箱,并且告訴自己的住手,取消這份報紙的訂購。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