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其實他心里知道,肯定會有大臣站出來反對。 果不其然,幾個人對視一眼高季輔就站出來了,慷慨激昂地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此議不妥,向來都是華夏治華夏,夷狄治夷狄,且夷狄者人面獸心,如何可以以禮治之……” 高季輔雖然只是就事論不敢過于批評李承乾,但也讓李世民聽心里暗爽不已,面上卻裝出一副維護李承乾的樣子,沉吟道:“承乾所奏雖然過于荒誕,但到底是一心為國,都是因為年輕氣盛經驗不足所至,讓朕再想想吧!” 說罷還有意無意地看一眼柳奭。 自從李承乾納了王葉丹,柳奭就成了最徹底的太子黨,凡涉及到李承乾的事他必然要支持李承乾,有時候讓李世民很不爽。 李世民見今天柳奭也不說話,心里更是得意。 到了下午李世民便召程名振進宮商量征高句麗之事。 高句麗一直是李世民的一塊心病,幾個月前高句麗發生政變,李世民認為這個時候高句麗必然內部矛盾嚴重,正是滅高句麗的大好時機,所以才對滅薛延陀不那么上心了。 與程名振一翻問答,讓李世民對程名振更加刮目相看,原本在李世民看來程名振不過是一個良吏,沒想真有領兵的能耐。 因此李世民對此次出征能消滅高句麗又增加了幾分信心,想著先準備著東征高句麗的事情,給李承乾點面子過幾天再駁他的奏疏。 晚間李世民回到甘露殿,收到內侍遞上來尉遲恭遞上來的密折。 李世民一看先是一驚,然后接著是大怒,猛地把密折摔在地上大聲罵道:“氣死朕也,這個逆子竟想棄朕與大唐江山于不顧……” 李世民大罵了一通,過了一會兒又撿起奏折細看。 因為事態嚴重這次密折是王方翼和尉遲恭一起寫的,所以李承乾當時發表向往昆侖尋仙的言論時的神態寫的繪聲繪色,李世民是越看越心驚。 自從處理了長孫無忌,李世民對于太子之位已經不作他想,如果現在李承乾突然入山尋仙,絕對是他所能承受的。 事情太過于重大,李世民不得不立即把幾個信的過的大臣都召來商量。 入夜以后眾臣進宮,看見尉遲恭的奏疏都是苦笑不已經,馬周、李世績等人都看出來了這是李承乾在將李世民的軍。 但是卻沒有人敢說破,萬一李承乾真的入山了李世民到時候肯定要殺人的。 所以眾人只分析一下,至于怎么處理卻沒有人敢提一句,只等李世民自己做出決斷。 可是到了此時李世民又敢說什么,看著一殿明哲保身的大臣李世民感覺十分無助,有些想念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了…… 第(3/3)頁